第133章 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

西河郡,离石城外,

丁原的并州军大营里,

“大人,郡守崔均求见。”

“崔元平,放他进来。”

在军帐中,丁原接见了崔均,

崔均一见面便拜请道,

“丁大人,为了西河郡的几十万百姓,你万万不可撤军呀,你的军队一走,白波黄巾的郭泰等人就更加肆无忌惮。”

“单凭驻守在西河郡的汉军,绝对不是白波黄巾的对手,况且北方还有匈奴之患未定。”

闻言,

丁原面露为难之色,

他知道此举对自己的名声有损,

但是远在雒阳的何进等人已经许诺他,

只要丁原率兵入京相助,

便能得到执金吾之位,

统帅雒阳内城禁军。

相比并州这苦寒之地,

司隶的富饶之土明显更让丁原动心,

于是推诿道,

“崔郡守,并非在下不愿意留下来保境安民,实乃皇后谕旨进京勤王护驾,谨防宵小之徒扰乱太子的登基大典。”

“不过崔郡守放心,我已经留下副将张杨,由他统领八千并州精锐,驻守离石城。”

打发走崔均之后,

丁原找来了高雅、吕布等文武心腹,

兴冲冲的宣布道,

“大军即日开拔,前往雒阳,我等在并州边界征战,饱经风霜之苦,今日终于有机会享受在雒阳繁华的富贵。”

吕布等人也是摩拳擦掌,激动不已,zusi.org 狐狸小说网

这些并州战将早就想要见识富庶的大汉王都。

司隶,陈仓城,

陈仓的人口并不多,

也并非大城,

但它处于交通枢纽的要道,

连通凉州到司隶的门户之一,

陈仓城内居民多是军户,

城墙坚固高耸,

城中储备有粮草与军械,

是董卓平定凉州叛乱的大本营,

董卓大军驻扎于此地,

经过一年多的鏖战,

皇甫嵩与董卓的联军已经收复凉州东部四郡,

武都郡,汉阳郡,安定郡,北地郡,

现在董卓拥有十余万的大军,

其中西凉铁骑三万,

更拥有精锐的八千飞熊悍卒。

听从了女婿兼首席谋士李儒的建议,

自收复四郡之后,董卓便故意消极作战,

甚至与西凉叛党的贼首王国、阎忠、马腾、韩遂等人勾连,

维系着凉州与司隶三辅的微妙局势,

大有割据一方,一家独大的事态,

这令皇甫嵩极为不快,

他数次上表朝廷,请求严惩董卓,

可朝廷纷争不断,内外忧患,

根本无暇顾及,

知道皇甫嵩打小报告的董卓极为不爽,

两人日益离心离德,只差没打起来了。

陈仓的西凉军大营里,

董卓召集了文武大臣齐聚,

商议入京之事,

在他左侧首位是大将雠虎徐荣,

然后是樊稠、李傕、郭汜、张济等人,

在他右侧并列的是两个女婿,

李儒、牛辅,

乃是董卓最亲信之人,

董卓满意的扫视左右,

问道,

“你们以为咱家该不该应下张让、赵忠的邀请,前往雒阳?”

一脸阴柔之色的李儒拱手笑道,

“主公,孝儒以为,这次进京乃是天赐良机,无论何人称帝,对您都是有利无弊,雒阳是大汉的权利中心。”

“您手握西凉大军的兵权,何人敢不敬,不光张让、赵忠,连何进、袁绍也要拉拢我们,此行封赏是少不了的。”

“说不定,您还能够位列三公尊位。”

董卓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徐荣等一干战将纷纷出言道贺,

“文有孝儒、武有徐荣,咱家何愁大事不成啊,哈哈哈哈!”

话音落下,

董卓又看向了场中位于角落的一名青年,

此人平平无奇,存在感很低,

腰挂长剑,手拿折扇,一副半文半武的模样,

他问道,

“贾文和,你与阎公是同乡,他推荐说你有不亚于萧何、张良、陈平这等英才的雄略,你且说说,某家该不该去雒阳。”

贾诩站了出来,

不卑不亢的笑道,

“文和与军师的意见相同,此去雒阳必能实现明公的雄心大志,凭借悍勇的西凉军,即便是大将军何进也要避让三分。”

贾诩乃是阎忠推荐给董卓的人才,

阎家是西凉豪族,

在西凉异族与汉人之中都有极高的威望,

故而被马腾、韩遂等人拥立为首领,

但阎忠心向汉室,并无反意,

与董卓常有书信往来,

更将学生贾诩推荐给到董卓门下效力,

看在阎忠的面子上,

董卓将名不见经传的贾诩安排在女婿牛辅麾下担任幕僚。

“好,既然孝儒、文和都同意入京,徐荣、樊稠、李傕、郭汜四将听令!”

“末将在!!!!”

“传令全军,即日开拔,前往雒阳。”

当丁原、董卓率部前往雒阳之际,

雒阳的何进也没有闲着,

大将军府邸里,

何进召集一众亲信,

商议铲除十常侍之事,

袁绍作为何进最倚重的谋士,

站出来沉声道,

“诸位,十常侍蒙蔽灵帝,祸乱朝纲,党锢之乱皆因宦官而起,无数名士大臣受难,冤屈而死,如今太子登基在即,必须率先铲除张让、赵忠之辈,稳定时局。”

道人史子眇开口道,

“大将军,太子登基,不宜见血呀,蹇硕虽死,但张让、赵忠手中还掌握着西苑禁军,况且他们背后还有董太后撑腰,若是对宦官动武,必定要让皇宫血流成河,此乃大不祥。”

何进闻言,面露迟疑之色,

史子眇是与白马寺齐名的平乐观观主,

更是太子刘辨的老师,

刘宏在刘辨之前有数子,

皆无故夭折,甚为妖异,

故而皇后何莲诞下刘辨后,

将之寄养在平乐观中,

拜史子眇为师,

三岁之后才抱回皇宫里,

史子眇在何莲、何进心中有着不小的地位。

何进犹豫不决的开口道,

“本初,史道长既然不同意,我等不如待太子登基之后再收拾十常侍,何须急于一时。”

袁绍厉声道,

“大将军,朝堂大事岂可听信一道人胡言,董卓入京有太后懿旨,张让、赵忠手里有灵帝遗诏。”

“若是董卓入京相助董候称帝,那到时候可就不单单是皇宫内血流成河,而是整个雒阳城血流成河。”

“为避免董卓有异心,我们必须率先发难,除掉十常侍,拿到灵帝遗诏。”

人群中的何苗目光闪烁,

忽然也开口道,

“兄长,本初言之有理,十常侍不可不除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