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英布归降,刘邦弃砀

(PS:四千字,二合一,今日一更)

巨鹿泽,又名大陆泽,为天下九泽之一,与洞庭湖、鄱阳湖并称。

相传是奇门遁甲中所说的北方壬癸之水中的北方壬水。

隆冬未至,可这些天气温愈发凌冽,湖面已有薄冰,再不见往日渔船与岸边垂纶稚子。

冬风卷过,泽畔芦苇弯腰,不经意间露出一些若隐若现的赭色。

苍鹰扑兔,落在冰面。

它昂首阔步,锐利鹰目警惕地朝四周打量,却总觉得好似有一双双贪婪饥渴的目光在盯着自己。

这里不安全。

它抓着灰兔,展翅高飞,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远处的云端。

“冻死老子了,那群叛逆何时方能入瓮?腿脚也忒慢……呜呜呜……”

芦苇荡中响起一声微不可察的嘀咕,但随即又被人捂住嘴巴给摁住了。

“噤声!”

……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各个易于埋伏的区域。

山坳中,背风坡,一名名秦军枕戈待旦。

直道两侧密林里,阳光透过茂密的林荫撒下,折射出一道道泛着冷意的寒芒。

远处的山坡背面,兵戈林立,旌旗招展,一架架战车蓄势待发,驭手双目灼热,死死盯着前方。

……

直道上,一队绵延数里的兵卒正在行军。

他们几乎没有旌旗、大纛,寥寥数杆也皆跟随中军行动,方便将领指挥。zusi.org 狐狸小说网

从甲胄样式与大纛的字,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兵卒分作四个阵营。

负责先锋开路的是陈馀张耳率领的赵国残兵,而负责断后的则是楚军,齐、燕两军走在中间。

“过了巨鹿泽,就是恒山郡,有了坚城,方才有依靠。”

战车上,张耳裹着厚厚地貂裘,远眺北方,却只能看见一片白茫茫的湖水。

“现在当务之急是另立新王,再借机征召昔日赵国老臣入朝……”

陈馀只觉得心累。

自巨鹿兵败后,两人的关系好似回到了从前。只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是大敌当前的妥协罢了。

因此他一开口,也是正事,再不叙私情。

“……跟随赵歇的那批赵国老臣,皆无下落,应是尽数被秦军擒获。”

“如今不过两郡之地,要如此多朝臣作甚?”

张耳淡淡道:“反倒是军务...若是章邯来攻,尚需一位能独挑大梁的将军来抵御秦军。”

这不就是拐弯抹角来说陈馀军略不行吗?

陈馀嘴巴开阖,却半晌没吐出一个字。

没办法,他确实差章邯远矣。

“我保举一人,或可为将,抵御秦军。”

正在此时,张耳回过头,目光灼灼地盯住他。

陈馀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趁势分兵权。

他心中大怒,想着:‘我尚且念旧,不曾夺你这相国治国理政之权,你这老儿反倒如此心狠手辣!’

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开口问道:“且说来听听!”

“当年老夫以赵王歇之名,本想征召的人是李牧之孙——李左车,谁曾想他在替父守孝,于是便只能退求其次……”

张耳继续说道:“而今李老将军兵败巨鹿,身死报国,如此国仇家恨,应当能激李左车前来领军。”

李左车是赵武安君李牧之孙。

听说仅仅凭借李牧留下的兵书,就将其祖的兵法韬略尽学了个十成,于赵地声名鹊起。

陈馀自然早有耳闻。

正因如此,他脸上平静的假面才愈发绷不住。

他来了,那我去哪?!

谁都有野心,将一国之兵是何等威赫?

哪会轻易允许旁人来分权?

“李牧之孙……”

还没等他想出推脱委蛇之言,前方便生了乱子,军卒发生鼓噪与恐慌。

“何事?前方因何而喧哗?”

他心中一喜,正想着以此为借口糊弄过去,却听见有人高呼一声:“山坡上里有秦军!”

秦军?!

这里怎么会有秦军?

陈馀与张耳彼此对视一眼,心中皆是惊恐与慌乱:“哪来的……”

“本将王离,奉上将军之命,在此等候多时矣!”

两侧山坡,马蹄声隆隆作响,一支彪军从山坡上直冲而下,王离亲自披坚执锐,站在马车上充当先锋。

他振臂一呼,身后秦军皆是一同高呼,声震寰野,冲散九天云霄。

一个個秦军眼睛都赤红,好似吃人的凶兽,咆哮嘶吼着冲下。

也不怪他们。

任谁见到害自己在冰天雪地里喝了半天西北风的罪魁祸首,都恨不得杀了他!!!

“王离!!!”

听这意思,似乎是秦将章邯早已料到诸国联军会从这里北上撤军。

这怎么可能?

可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释这支秦军为何会突然出现?

张耳与陈馀心中皆升起一抹寒意,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见了惧怕。

与这样的人争锋,吾等真的能赢吗?

“敌袭,应敌!

长戈手两侧回护,阻拦战车。

弓弩手立刻放箭,延缓他们的步伐!

辅军将重车推至中军……”

陈馀还是有几分果决,短暂的惊骇过后,强行令自己镇定,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

若不是张耳离得近,就险些忽视了他轻微震颤的唇瓣。

虽然军令下达已经足够迅速,但远远比不上突然袭击的秦军战车从山坡上冲下的速度。

那一架架战车就像移动堡垒,狠狠地撞在长蛇形的军阵侧方,直接将首尾拦腰斩断。

而王离则在秦锐士的护持下,挥舞着长戈朝中军杀去。

他也要学学项羽,斩将刈旗!

……

同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这一个地方。

战场上声嘶力竭的怒吼与兵戈碰撞的金铁交击之声直冲云霄、声传数里,不出意外地引起了后续齐燕两军的注意。

“戒备!全军戒备!”

没等两军反应过来,便有一支秦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从芦苇荡中冲出,杀了燕齐两军一个措手不及。

……

唯一出的差错,在最后楚军身上。

哪怕前方有三国军队走过,可范增还是警惕地派出了斥候。

殊不知正是一缕警惕心,救了上万江东子弟。

两侧密林中的伏兵被斥候发现,迫不得已只能提前进攻,反倒被项羽掌握了主动权,死伤数千人……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