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潞娘

明朝皇帝拨给宗藩的土地,只有土地的税收,而不是土地本身!

也就是说,拨给宗藩的土地,只是将本该上缴给国家的税收,拨给了宗藩。

土地的所有人,并未变更。

(这里又是特么小白文尽胡扯的地方了!)

别说什么福王一个人就得到了两万顷土地,二十八万白银盖房子什么的。

福王这事,整个大明,你找出第二个来!

这是差一点就当上皇帝的人好不!

万历最爱的儿子,才有了这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大多数宗族,除了顶个名,屁用没有。

比如那个几乎算是人尽皆知的人物——魏忠贤的头号打手许显纯。

应该没有人知道许显纯的母亲,是公主吧?

许显纯的父亲呢?

只是一个区区小商人而已!

最后呢——皇亲国戚许显纯,被人殴打致死!

再比如乐安公主,补丁的八妹,身为堂堂公主,死了之后,竟然穷到无钱下葬!

此时国事艰难,崇祯没有钱安葬妹妹了,和驸马巩永固抱头痛哭。

然后对驸马说:“我搜集了一些宫内的铜器,让人放在库内了,你去领了,换了银子安葬乐安公主……”

驸马巩永固怎么做的呢?

他深知皇帝的为难,这些铜器,还能顶一时急用,他不去领。

乐安公主的棺椁,就这样在家里放着。

乐安1643年死亡,1644年京师被破,巩永固将乐安生的孩子们,用铁链绑在棺椁上,说:“你们是皇帝的外甥、外甥女,不能落入贼手。”

亲自举火焚烧……

然后自尽而死。

……

明朝的皇亲国戚?

算个屁!

要知道明朝——削藩才是国策!

朱元璋定下的分藩,是实封。

藩王带兵打仗的那种春秋诸侯模式。

朱棣抢了侄儿的花花世界后,为了防止别人学他,于是将规矩给改了。

从此,实封成了养猪场。

而藩王,则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代一代的皇帝们,不停的找理由,这里扣一点,那里罚一点,再加上藩王所得还要养着偌大的一家子,以及属臣、属吏、护卫们……

也就每代的嫡系能稍微好过一点。

非嫡子的,只有上街讨饭的份!

史书是怎么写的?

“年逾三十者不婚,暴露十年者不葬。”

啥意思?

朱家的宗室子弟们,穷的超过三十岁还讨不到老婆,尸骨暴露在外十年,都没钱安葬!

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很是普遍了,要不然史书根本就不会记载!

这个速度有多快——皇帝儿子叫亲王,亲王儿子封郡王,代降为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

(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封,获封的比例很低的,大多数就是给个头衔而已,并没有封地。)

看似七代人才到底是不?

实则不然,很多明朝书籍都有记载,到了三将军这一级的时候,大多数皇室子弟——穷的,只能靠着去人家摆酒席的场子蹭吃蹭喝,才能活下去了。

至于中尉这一阶层……

饿死的有多少都不知道!

为此,“三十年不理政”皇帝,在执政初期,为了给这些破落穷族人们一条活路,就允许宗室可以科举为官,结果……

文臣:

科个鸡儿的举!

科你大爷的举!

想要科举?

没门!

你们姓朱的科举了,占了我们的名额不说,万一考上了,那不是给皇帝当帮手去了,还让我们文人咋操弄朝政?

毕竟你们是一家人,胳膊肘不往外拐啊!

咦!

嗳日忒怼!

钻空子就行了!

想要科举,必须先过童子试,想要童子试,必须要有两个秀才作保!

于是——近百年时间,偌多的宗族子弟,只有两人拿到了科举的入场券!

……

(别信小白文的百万宗室,百他奶奶的腿!)

万历中期有明确记载,自开国起,两百多年来,登记在宗族花名册上的宗室名字,男女一共才十五万七千人,这个数字是包含正室妻子和朱家女子的夫婿的!

活着的未知……

活着的朱家人——1565年,炼丹皇帝有一次统计,包括男女在内,只有两万八千人,这个数字一样包括朱家男丁的正妻、朱家女子的夫婿。

也就是说,截止1565年,朱家子孙,男女在内,顶天两万人!

此时距离明亡,只剩下短短79年时间,请问是如何生到百万皇族的?

真特么把朱当成猪了啊!

一胎十几个?

哦,不对,人家都夏姬儿扯了,不是有一胎百亿宝么……

生一胎就挤爆地球了……

……

这才是真正的朱家宗室的背景情况!

请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正人君子”们,是怎么知道谁贤谁昏的?

哦——你考据,算个屁!

抵不过老子们一张嘴上下一张……

老传统了!

明朝的这些“东林”、“复社、”“几社”……

他们还就是众口铄金的说潞王朱常淓是贤王!

(嗯,真贤,不贤的朱由菘死后,朱常淓立马哭天抹泪就是不当明皇不监国,死心塌地的向蛮清跪地求饶了,不愧是他们嘴里的“贤王”,跟“众正盈朝”一个逼样子么!吹潞王,不就等于吹他们了。)

实际上,朱常淓这家伙怎么说呢?

搁在后世,这厮叫“娘炮”一个!

有多娘?

比如——他的指甲有多长呢?

史称:指甲长六七寸,以竹筒护之。

除了娘之外……

这潞王啊,还真是个人才!

朱常淓工书画、好古玩,在绘画、音律、书法方面的造诣都不错。

他制琴三千余张,制作的琴称为“潞琴”,同时还著有古琴谱《古音正宗》。

又仿《宣和博古图》造铜器数千,埋于土中。

同时兼通佛典,号“潞佛子”……

牛逼不?

实际上朱家人太多牛逼人了。

八大山人朱耷——就是那个翻白眼的画家。

山阳酒狂仙客朱载堉——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

医学家朱橚……

……

但是,不管人家怎么玩行为艺术,还没有这么“贤名”的向蛮清跪地请降啊!

就特么“素有贤名”的朱常淓,将“贤名”进行到底了……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