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阿璃你想去灾区,其实是为了去找……

所谓“何不食肉糜”, 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只是刘璃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在自己弟弟的身上上演。不过鉴于他今年也只有三岁半,说出这样的问题, 好像也能理解。

只是刘璃回想起这孩子之前的机灵样,又看他如今问出的问题,又觉得他这前后的反差有点大。

刘彻当即开口说道:“从明日起朕会给你安排一个太傅, 先教你那些百姓为什么不吃肉。”一个被他视作为储君的儿子,竟然会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 实在是丢人。

刘胥一脸无辜的眨了眨眼睛,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

刘彻黑沉的眸子看向一边的刘旦,开口问:“阿旦,你知道灾区的那些百姓为什么不吃肉吗?”

刘旦缓缓抬头回答道:“回父皇, 知道。大水成灾, 人都被淹死了,更何况是牲畜家禽?上万亩土地被大水淹没,粮食自然都毁了。所以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这个回答刘彻还算满意,他的神情总算好看了一点。要是刘旦再说出类似的言论, 他可能真的要怀疑, 这两个孩子是不是在出生后被人掉包了。

最后刘彻也同意了册封刘璃为赈灾使节,让她去灾区帮着赈灾, 只希望这一灾能够快点度过去。

晚膳后,阿娇特意将刘璃给拦了下来, 母女两人走到一旁, 阿娇蹙眉道:“阿璃,你真的没必要亲自去灾区的。”

刘璃心知阿娇在担心自己,她拉着她在阁阙边坐下, 抿了抿唇道:“没关系的,阿母,其实我也算有一点经验的。”

阿娇:“?”

刘璃小声说:“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参加过学校的抗震救灾志愿者组织。”虽然那时候,他们也只是在学校里以及市区发动人们献爱心,然后将收集到物资安排社会人士送去灾区,但这终归是一种经验。

“志愿者组织?”阿娇听得一头雾水。

为了不让阿娇担心,刘璃便说谎道:“就是一群人一起去发生灾难的地方,帮助灾区的百姓。所以阿母,你真的不必担心我,我自己会保护好自己的。”

阿娇听罢停顿了片刻,忽然笑了笑开口问:“阿璃你想去灾区,其实是为了去找桑迁吧。”

刘璃呼吸微微一窒,她眨了眨眼,微微低头舔了舔唇瓣,而后抬眸缓缓的开口道:“阿母,我不否认有这个原因,但……”

“我想去赈灾,确实是为了他,但也同样为了灾区那七十多万的百姓。”

阿娇听罢,不再劝阻刘璃。

**

刘璃被封为了这次赈灾使节的总指挥,有权利调度所有负责这次去赈灾的官员,可以说是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利了。

有一点挂帅出征的意味了。

贴身宫女桃枝帮公主收拾好了行囊,她勇敢的提出:“公主,你带奴婢和你一起去吧,这样奴婢也好照顾你。”

刘璃转头看向她,却笑着摇头:“哪有人赈灾还带婢女去的?你就不怕我被人说闲话,说是去作秀吗?”

桃枝:“那奴婢可以扮作侍卫,保护公主的安全!”她一脸坚定,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小脸上写着忠心耿耿。

刘璃扬了扬眉:“既然你决定了,那我就答应你,到时候你若是哭鼻子,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桃枝摇摇头:“奴婢才不会哭鼻子呢。”桃枝比刘璃还小两岁呢,她能有这样的决心,也是刘璃没有想到的。

准备好了出行的衣物,刘璃告别了阿娇和刘彻,便准备出发了。刘彻安排了一支精锐骑兵,听从刘璃的差遣,也顺便保护她的安全。

当刘璃看见士兵为首之人时,神情微微一顿,而后她大步走到他面前:“陈非?”

陈非微微颔首,粗犷的面容上多了几分笑意:“公主。”

“你怎么会在这里?”刘璃上下打量着他身上的衣服,眨了眨眸子道:“你这是要随我一起去赈灾吗?”

他点头:“陛下命我带着他们跟随公主。”

刘璃抿了抿唇,笑道:“好,那准备出发吧。”

从长安去山东,最少的路程是直接翻越秦岭。崤山是秦岭东段一条呈西南东北走向的支脉,隔着一座山,便是不一样的天地了。

刘璃昨天晚上就研究过了去山东的地图,翻越秦岭路途虽然近了,但是危险系数也增加了。毕竟秦岭之上,有各种野兽动物,刘璃也不想让跟着自己的士兵冒险。

而且崤山和函谷关并称“崤函”,在战国时候,秦孝公便以“据崤函之固”,从而奠定了秦国的大业。

要去崤山东面,就必须要经过函谷关。从上林苑出发先去咸阳,然后渡过渭水河,向东边出发就可以抵达函谷关了。

大汉以函谷关为界,将整个大汉分为了关东,关中和关西等地域。出函谷关之后,走豫西通道抵达洛阳城,再沿官道一路向东,便可以抵达山东受灾地区。

刘璃坐在马车上颠簸前行,感觉自己胃里吃的那一点东西都要被颠吐出来了。

她无比怀念未来的高铁,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目的地了。可是现在,最快的速度也要走三天才能抵达。

马车出了咸阳之后不久,就行至了函谷关附近,陈非骑马并行到刘璃的马车边:“公主,我们可能要加快一点速度了,要在天黑之前抵达洛阳城。”

刘璃微微颔首:“好,那就快点吧。”

“那公主你坐稳了。”陈非沉了沉声,命令周围的士兵:“加速前进,务必在天黑之前抵达洛阳。”

然而自马车出函谷关之后,越是靠近洛阳城,他们所行的路边,就能看见不少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灾民。这些人有些躺在地上,有些坐在路边,有些人正趴在地上挖草根,还有些人直接捧着地上的泥土往嘴里塞。

听见马蹄和车辙声的时候,他们纷纷抬起头看去,灰蒙蒙的脸上,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也是暗沉的。

刘璃目睹这样的情形,有些不忍去看,同时也觉得此时的画面有些荒谬。这些应该都是从水灾地区逃难过来的灾民,就算赈灾粮不够,也不至于让这么多人沦落到吃土的地步吧?

这一路走过来的官道两边,少说有上千人了,那些前来赈灾的使节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坐在身旁的桃枝小声开口:“太可怜了,公主我们分一点馒头给他们吧。”

刘璃沉了沉眉,却摇头道:“这里的灾民太多了,我们带的干粮不够分给他们的。”一旦分出了一点,那么其他灾民就会涌过来哄抢。

天子举全国之力开粮仓赈灾,以如今大汉的粮储量来说,怎么可能让这么多百姓在路边吃土?除非有人贪污了赈灾粮!

想到这里,刘璃突然掀开车帘,叫住了马车外的陈非:“我们不入洛阳了,绕过洛阳去左亭县。”

“公主,不入洛阳休息,那夜间可能要宿在野外了。”陈非提醒。

“辛苦一下将士们了。”刘璃轻声道:“但事情从急,我们要尽快赶往灾区。”

陈非:“诺。”

这次因为暴雨引发的水灾,直接让河南郡,齐郡以及鲁国和东海郡这四个地方的百姓遭受了灾难。首先河南郡的苑陵县和左亭县,就在受灾范围之内。最严重的便是鲁国各地,齐郡和东海郡好一点,只有几个县出现灾情。如果桑迁是从洛阳前往齐郡临淄的话,那肯定会经过受灾地区。

所以现在桑弘羊联系不到儿子,很有可能是桑迁被困在受灾地区了。

天刚黑之后,刘璃就下令在原地休息一下,而后她又单独指挥陈非返回去,找到刚才那一路看见的灾民,问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陈非领命后,直接骑马返回去。其他士兵则在原地扎营,保护公主的安全。

一直到夜深了,陈非才匆匆回来,他一脸凝重的对刘璃汇报到:“公主,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刘璃:“怎么了?”

“我刚才返回去的时候,并没有再看见我们白天看见的那些灾民了。”

刘璃一愣:“一个都没看到?”她猜测道:“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进城了?”

“不可能。”陈非笃定道:“我一直沿着官道寻了很久,一直寻到了函谷关,都不见这些人。以他们的脚程,应该还在路上才是。”

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事情?如此诡异的情况,倒是让刘璃更加怀疑赈灾一事有猫腻了。她刚才在官道上看见的那些灾民,难不成还凭空消失了?

刘璃沉吟一番,悄悄对陈非说:“我现在怀疑有人贪污了赈灾粮,所以我打算悄悄的入左亭县调查一下。”

陈非听公主这么说,神情一凝:“公主打算怎么查?”

“等会我们兵分两路,我会让桃枝代替我,继续向前前往鲁国。你和我一起去左亭县,暗中寻访。”刘璃向陈非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陈非下意识皱眉。

刘璃抿了抿唇:“怎么?你不相信自己会保护好我么?”她眨了眨眼眸,非常信任的看着他:“可我相信你会保护好我的。”

面对公主如此信任的目光,陈非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

在天亮之前,刘璃也和桃枝交代清楚了,假扮自己的注意事项。反正目前的鲁王也没见过自己,她也不怕桃枝会露出什么破绽来。

而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查清楚整个赈灾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害群之马,竟然敢贪污赈灾粮。

**

其实自古以来,赈灾官吏都是一个肥差事,因为这其中能够捞到的油水太多了。官员们一层层的克扣下来,真正送到百姓手里的粮食就剩下那么一点了。

只是刘璃没想到,之前三月的盐铁会议之后,刘彻刚刚下令重查盐铁官吏贪污情况。如今竟然还有官吏敢贪污赈灾用的粮食和铢钱。

这简直就是顶风作案啊!

翌日,刘璃单独牵出一匹马来,和陈非一起前往左亭县。其他人就按照正常的流程,先去鲁国,拜访鲁王刘光。

等头顶的日光完全悬起的时候,刘璃和陈非已经入了左亭县的地界。这里刚开始还好,越向前走便可以清楚的看见被大水冲垮的农田和房屋。

原本的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放眼看去只能用荒无人烟来形容眼前的景象了。再往前走,就走不通了,因为面前的路已经被大水给阻隔了,水边是用很简易的石子加泥土堆砌而成的堤坝。

陈非问:“公主,我们现在怎么走?”

刘璃沉了沉眉心:“沿着堤坝向前看看。”

他们两人一直沿着堤坝向前走,不一会儿隐约可见县城的城门了,然而叫人吃惊的是,他们和不远处的城门还隔着一条河,水位大概在城门一半的位置,目测有两米深。

城楼之上,不再是守卫城楼的士兵,而是县城中无家可归的百姓。

“公主,前面似乎有水浅的地方,可以入城。”陈非指了指前方不远处,有人影走动的地方。

刘璃点头:“过去看看。”

大水几乎将整个左亭县给淹没了,好在有朝廷中央安排来的使节,带来了赈灾粮。一边将县中被困百姓接到了县里,一边又给大家发了粮食。如今整个县几万的百姓,都被困在了县城中,只希望县城外的大水快点退去。

这样的情况,只要不再下雨倒也还好,就怕若是再下雨,水位再上涨,那可就麻烦了。

这边有很多百姓准备蹚水进城,水位大概在一些男子的胸部位置。他们蹚水靠近城墙边的时候,城墙上的士兵就会放下梯绳,让百姓可以沿着梯子爬上去。

“我们也进城。”刘璃没有下马,而是直接骑着马走入了水里,靠近了城墙边的梯绳,然后在陈非的帮助下,沿着梯绳爬了上去。

陈非也紧随在后。

城里的情况一点也不比城外要好,县城内,地势低洼的地方一眼看去就像是一片汪洋的河流,屋子里的人用水舀不停地将屋内的水往外泼,有孩子的人家还会将小孩子放在一个木桶里,让孩子以木桶当船。

逃进城的百姓,穿过这一片低洼的区域,最终只能居无定所的呆在了没水的地方,等待着官府的救济。

刘璃走下城楼,看着眼前可以淹没小腿的水位,刚准备走进水里。陈非突然在刘璃面前蹲下,他浅声道:“公主,上来吧,我背你过去。”

刘璃犹豫了一下,最后慢慢的趴在他的背上。倒也不是她矫情,她是真的不太想弄湿了鞋子。

沿着城内的路走了一会,水位倒是越来越浅。陈非在没有水的地方将刘璃放了下来,刘璃落地之后,一眼看去就能看见许多百姓聚集在这里。

有些站着,有些躺着,还有些受了伤行动不便,总是没有一个人身上是干净的。

所以当他们看见衣服干净的刘璃时,都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

“发粮了。”远处似乎传来这样一个声音,随后原本躺在地上,或坐在地上的灾民便一骨碌爬起来,然后往同一个方向涌。在这样拥挤的过程中,一些身体弱的难免被挤倒,淹没在人海中。

若不是陈非人高马大护着刘璃,她这小身板恐怕也被挤走了。刘璃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直皱眉头,心里压抑着一股怒火。

官府设定发粮的地方,已经拥挤成了一片,但好在还算有一点点秩序,这些灾民在士兵的阻拦下,没有直接冲上去抢。

刘璃注意到,这些灾民直接用衣服来接住发放的粮食,每个前来领粮的百姓都可以得到一个芋头和一个土豆。有些滑头的灾民会将领到的食物交给旁边的同伴,然后继续去后面排队领粮。

运气好的,这个人可以得到三个芋头和土豆。

官府今日份的粮食很快就发完了,但还有好几百人没有领到吃的,他们找官府要,得到的回复就是明天早点来,再胡闹就扔出县城自生自灭去。

刘璃:“……”妈的,这是什么弱智官府?!一点组织力都没有,难怪政府开粮仓来救灾,竟然还出现粮食不够的情况。

左亭县令虽然没有贪污赈灾粮,但这样不作为的情况,更为可恶!这边的灾情还不是很严重呢,都搞成这个样子,那灾情严重的地方,指不定更糟糕。

刘璃沉了沉眉心:“我们去县令府。”

**

左亭县令怎么也没想到,东海公主会这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自己的县内,还找上门来了。

县令看着刘璃出示的天子手谕,慌忙作揖:“下官恭迎公主,殿下里面请。”

刘璃心里虽然生气县令的不作为,但是她也清楚,现在并不是问责的时候。毕竟她身边只有陈非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动县令。

在这个年代,县令就相当于这个地方的老大,就算自己是公主,目前也算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县令身边的衙役,听从的可不是自己这个公主。

所以此时刘璃心里再有气,却还是非常和善的对县令道:“父皇许本公主为赈灾总指挥,吾路径左亭县,没想到这里灾情还挺严重的。不过县令你还能拿出粮食来救济百姓,实在是大义。”

左亭县令连忙点头:“可不是么,连续数日暴雨,河水漫过河堤,百姓的家都没了。想来公主也看到了这一路来的景象,我也只能将这些百姓暂时收容在县城内。”

刘璃大概和左亭县令了解了一下百姓伤亡情况,以及后续的安排。原来之前刘彻安排的使节已经来过了,还给这里留下了不少粮食。

县令说道:“如今城内粮食是陛下安排使节送来的,大概还能支撑个四五日。但城外的水恐怕要很久才能退去。公主呀,县内粮食储备恐怕支撑不住了。”

刘璃:“……”你能支撑住才有鬼!这种一点没有能力的人,究竟是怎么被选中成为县令的?

她忍着脾气道:“既然县城的粮食储备不多了,那县令为什么不想办法将城外的水排出去?这样城中的百姓也能疏散开。”

左亭县令:“呃……这个臣当然也想过,可河水漫延,城外的水要往哪里引?若是要开渠引水,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呀。”

刘璃眉心微沉,深吸一口气道:“十年前,黄河决堤。当时天子让郑当时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让灾民修筑堤坝,共治洪水。如今同样可以,让城内有劳动能力的灾民以工代赈,开凿水渠,将城中的水给引走。”

左亭县令:“妙啊,竟然还可以如此!”

刘璃:“……”饶是她脾气好,都忍不住想骂他。

然而,这左亭县令态度还挺好:“还请公主指导,臣要如何安排细则。”

刘璃在左亭县内停留了一天,指导县令如何具体规划还活着的灾民,让灾民们用劳动力换取每日的食物。

随后她还写了不少关于赈灾的标语,让左亭县令安排人贴在城中显眼的地方,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努力恢复曾经的家园。

晚间,刘璃默默的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将左亭县令之前不作为的事情给记下来,秋后再慢慢算账。

而且她也没忘记之前在官道上突然消失的那些灾民,至少在左亭县内,只要每天早点来排队还是有东西吃的,根本没必要去吃土,所以那些人应该不是左亭县的人。

她仔细看了一下地图,按照地形分布,最后她的目光锁定了鲁国境内受灾的几个县。感觉那群人最有可能是从鲁国过函谷关的。

下一个地方,刘璃打算就沿着去临淄的路线走,一方面是看看各个地方赈灾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看看能不能找到桑迁。

第三天刘璃打算离开左亭县的时候,县城外面的水已经退了不少。城内的百姓为了每日的食物,都非常卖力的干活换取工分,最后再以工分换取食物。

工分越高,获得的食物就越多,反之就没有。这样大家为了能够有吃的,都会非常努力的干活。这既保证了效率,也保证了食物。

刘璃离开的时候,左亭县令还喜滋滋的前来相送,因为他昨日将自己赈灾举措传书给陛下的时候,陛下还表扬了自己。想来等灾情结束,陛下定会赏赐自己吧。

刘璃瞥了一眼左亭县令脸上堆着的笑,没忍住在心中翻了个白眼。等这件事情结束之后,她必然要下了这个县令的乌纱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