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五十三天 比李……

比李氏的封号更有意思的, 是钮祜禄氏的位份和封号。秀玉原本以为哪怕是看在弘历的面子上胤禛也是会给她一个妃位的,结果胤禛愣是只给了她一个嫔位。

熹这个字有光明之意, 也有炙热之意, 看到这个字她立马就想到了前些年的那一次日食。

那次日食李氏因为弘时伤着了,一状就告到了她这个嫡福晋面前,告的刚好就是钮祜禄氏。

那也是她第一次注意到四贝勒府的后院儿还有这么一位瞧着不争不抢, 却一路顺风顺水升上来的格格的。

钮祜禄氏在那次日食之后就发现她身边的大丫头靠不住,因此特意讨了一个她自己瞧上的丫头过去。

这丫头是让钮祜禄氏这个主子丢过大脸的, 当时人人都以为她是不可能再在钮祜禄格格身边伺候了, 结果钮祜禄氏愣是没把她给赶走。

这下子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钮祜禄氏是想让旁人赞她有容人之量呢, 她自己院子里的丫头嬷嬷们自然是不止一次赞过的,出了她的院子, 众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就管不了了。

秀玉刚开始也以为钮祜禄氏没赶那小丫头走是她真宽容大度, 后来她听雨骤说那小丫头有事没事的就找机会去外院, 她就知道事情怕是不像她想的这么简单了。

她一个小丫头, 没有钮祜禄氏的准许,她怎么敢去外院呢。

她若是去一次两次也就罢了, 她去的次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 秀玉就是想装看不见都难了。

这事她既然知道了, 那就得管,要管就要先查清这丫头去外院的目的是什么。

要查这事也简单, 只要把高福找过来问一问便是了。在见到高福之前, 秀玉是这么想的。

从前他派人去找高福,高福从来都是立马放下他手里的事就过来了,这次却不一样了, 他没跟着去找他的人回来。

这,秀玉还有什么猜不到的,这事八成是跟他有关系,所以他才不敢来了。

高福后来还是来了,不过秀玉一见着他就知道他不对劲,然后立马就猜到这事恐怕不止是和他有关,如果她没猜错,那小丫头去外院就是去找他的。

高福大概也知道这事瞒是瞒不过去的,还没等她问呢,自个儿就把这事一五一十的交代清楚了。

听他把这事说完了,她才明白钮祜禄氏为什么非要留着这个小丫头了。

原来她早就打听到这丫头跟高福是旧识,这才选了她,就算她闯了这么大的祸,还是把她给留下来,为的就是想让她走通高福的门路。

至于这个门路要怎么走通,那就不是钮祜禄氏这个主子需要知道的了,反正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她哪里知道高福会对这个小丫头有好脸色,一是因为之前主子爷还用得着她,二是因为他看她可怜。

可怜她得了雨骤给的东西就觉得自己是占了大便宜了,她不知道其实她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去了,别看她现在还能跟福晋身边的大丫头说上话,她的苦日子在后头呢。

这丫头被钮祜禄格格讨过去之后也还算是消停了一阵,直到她被大黑吓得满府乱跑那一次,他才又想起了他们府上还有这一号人。

他也和大家一样,以为这一次她就算不被赶出去,那也是不可能再在主子身边伺候了,结果她被留下来了。

她能留下来,她说明钮祜禄格格这人对下人是真不错,就算是为了钮祜禄格格她也应该规矩些才是。

结果她不但没有规矩些,她还开始找着各种由头往前院儿跑了。

刚开始他以为这是钮祜禄格格争宠的小把戏,毕竟她的丫头来前院的次数多了,他还真不敢不告诉主子爷。

后来他偶然发现这丫头临走前总是在找谁,但凡是他在,她就抬头看他一眼,他不在,那她走的那叫一个干脆。

这下他总算明白了,她不是来找事的,她是来找他的。

得出这个结论的高福只觉得哭笑不得,他宁愿她来找事也不愿意她是来他的。

他就是对这丫头没冷过脸,他连话都没跟她说过一句,他是真不知道她怎么会觉得他这是对她有意了。

他觉得他要是再不跟着小丫头说清楚,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便打算等她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跟她说清楚,结果还没等她再来呢,晴初先来了。

晴初都来了,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事福晋定是已经知道了。

晴初若是是为了别的事来找他的,那他当然是二话不说立马就会跟她走的。

他一想到当归,这步子就怎么都迈不动了。

福晋本就瞧不上他,现在出了这样的事,福晋就更瞧不上他了,那他和当归的事就更美可能了。

想到这事的高福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根本就没注意到了晴初是何时走的。

要不是他被人推了一把,他这会儿怕是还回不过神呢。

他想着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到底还是去了福晋的院子。

这事秀玉知道了,胤禛也就知道了,胤禛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钮祜禄格格怎么样,她身边的那个小丫头却因为一件小事被赶出府去了。

她总去找高福,最后却是被高福手底下的人赶出府去的,也算是因果循环了。

秀玉原以为处置了这个小丫头这事就算完了,没想到胤禛是在这儿等着呢。

钮祜禄格格的丫头犯了错,的确是因为她治下不严,胤禛只给了她一个嫔位,也不算太亏待她,虽只是嫔,好歹也是一宫主位,能抚养自己的儿子不是。

和钮祜禄氏只得了个嫔位相比,年氏的贵妃之位都不足以让她惊讶了。

别说年氏只是区区一个贵妃,还是一个没有封号的贵妃,她就是皇贵妃,也永远都还是妾,永远矮她一头不是。

别看胤禛给她们选的这几个封号瞧着都不错,只要是府里的老人,就肯定能猜出其中的深意,端看李氏这日子都怏怏不乐就知道了,她对妃位不满意呢。

可不满意归不满意,她始终还是不敢多说什么的,她又不是一点前朝的事都打听不到,知道胤禛这会儿正心烦呢,又怎么敢去触他的霉头呢?

李氏不敢猜胤禛是为了何事心烦,秀玉根本不用猜,因为德妃又一次单独把她给留下了,因此她不用猜也知道,胤禛这是又因为她的小儿子在心烦了。

说起老十四,他就想起了他现在的名字——允禵。

新帝登基了,他的兄弟们为了避帝王讳都得改名。

其他人还好,只需要改一个字就行了,只有这位大将军,他都名字两个字都得改。

没办法,谁让他名字的后一个字和新帝虽不同字但是同音呢,他就是再不想改,也得改。

禵这个字的意思,是福。

单看这个字的意思自然是好的,可把这个字安在她那十四弟身上,她是怎么想都觉得挺怪的。

她有好几次甚至想问问胤禛,他给他嫡亲的弟弟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是故意的,还是当时就是随便找了个字就定下了。

她原以为就算老十四会不情不愿的接下这个名字,太后也是要借着这事闹一回的,结果太后不但没闹,秀玉看她言语间的意思,她对这个名字好像还挺满意的。

提起这个福字,她立马就会想到过年时皇帝要赐福这件事,然后又想到了多子多福这四个字,这下她总算明白太后为什么会对这个名字表现得这么满意了。

多子,这一直都是太后所期盼的,尽管她那十四弟孩子已经不少了,可太后肯定是永远都不嫌多的。

多福,她这十四弟这几年都是在战场上过的,可不就是越有福越好吗?

经过此事之后秀玉对太后不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就算她已经贵为太后了,还是免不了俗,想要求个好意头呀。

允禵自从被打了二十板子之后就一直在他府里养伤,要不是新皇的登基大典他不能缺席,他应该是会在他府里一直养着的。

胤禛的登基大典举行的那日他的伤还没好全,依着他家福晋的意思,是要找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一路扶着他的,可他偏要逞强,只选了一个太监,还是个看上去不怎么身强体健的太监。

他上回被先帝罚了二十板子,兄弟们调笑他,说他像螃蟹,这回他们瞧着他,觉得他还是像螃蟹,不过是少了四条腿的螃蟹,看起来更让人发笑了。

不过敢笑话他的也只有他的几位兄弟们,旁人是看都不敢多看他一眼的。

德妃倒也不是因为这事在生气,她要是真的在气这个,那她早就发作出来了,不会忍到现在的。

她这次找秀玉,是想让她在胤禛那儿给允禵美言几句,让他能早一点儿回军中去。

她当然知道主将若是长久不归军中可能是会出事的,旁的不说,若是这段时日真遇上敌军突袭,主将不在,何人来指挥作战呢?

就算副将真能顶上,除非他们能大获全胜,不然军心必然不稳。

可她知道归知道,要让她在胤禛面前替允禵美言几句,她是做不到的。

胤禛扣着允禵不让他走肯定不是真让他好好养伤这么简单,她虽然猜不到胤禛想要做什么,也不会在这种时候给他添乱。

太后不是着急吗,那她肯定会在胤禛来给她请安的时候跟他提起这事,既然这样,她又何必多这一句嘴呢?秀玉看着还在等着她答复的太后,想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