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穿成四福晋的第二百六十四天 这些……

这些吃食不是不好, 寻常百姓想吃还吃不上呢,可她兄长和嫂嫂是寻常百姓吗?她不信她哥哥嫂嫂平日里就吃这个。

其实她不是在气大厨房的人给她送来的是这些吃食,她气的是这些吃食实在太少了, 那碟子已经够小了,愣是没装满。

食不过三是没错, 可食不过三的那是皇上,跟她有什么关系。

就她现在这胃口,别说食不过三了, 就是食不过六她也不一定能吃得饱, 可这几碟子菜哪一碟子都不够她夹六筷子的,她能不气吗。

这还不是最气的, 她最气的其实是这小院儿里明明有两个人, 她们却偏偏只送了一个人的饭菜。

哦, 不对, 她忘了,这小院儿里有三个人, 她们送了她的饭菜,也送了宫里来的那位老嬷嬷的饭菜, 就是没送孙嬷嬷的。

这是觉着这些东西她吃不了多少, 剩下的就都是孙嬷嬷的?

可这也不对呀,不管还未出阁前还是成亲之后再回这安王府,她从来都是饭桌上吃得最认真的那一个,她嫂嫂这是忘了还是装作不记得了, 她皱着眉想。

“姑娘别想了,好歹吃些吧,再不吃就要凉了。”孙嬷嬷看她家姑娘皱着眉不动筷子,只得轻声道。

姑娘是她奶大的, 她一看她家姑娘那样就知道她家姑娘再想些什么。

她其实想跟她家姑娘说她们只送了一份饭菜来不是因为她们觉得她可以吃剩的,她们这是要给她家姑娘一个下马威,让她家姑娘明白今时不同往日了。

也就只有她家姑娘看不明白,还当自个儿虽然被休了可也还是安王府的主子,所以才这般生气的。

这可是姑娘回安王府之后的第一顿饭,第一顿就这样,以后的吃食怕是还比不上这个,恐怕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了。

她们其实也是在试探她家姑娘的底线,看她什么时候会闹起来,她不闹,那自然好,她若是真闹起来,那她们也一定有法子糊弄她家姑娘。

她家姑娘今后的日子会如何,其实还得看皇后娘娘。

就看皇后娘娘能不能暗中拉她家姑娘一把了,孙嬷嬷想。

孙嬷嬷在想皇后,妙英其实也在想她四嫂。

她知道四嫂其实已经不是她四艘了,她家爷也不是她家爷了,可她还是忍不住这么称呼这两人,

要知道这称呼一换她就真的跟她家爷半点关系都没有了,所以她不想换,也不能换。

她其实知道四嫂在帮她,从她上次从坤宁宫出来之后她就猜到了。

她猜要不是皇上突然来了坤宁宫四嫂应该是有话要对她说的,可惜皇上来了,她们才没真说上话。

也怪她,她当时怎么就说了那样的话,她要的不说那种话,她现在说不定就还跟她家爷在一处呢。

好在四嫂并没有生她的气,还是在帮她。

苏培盛走时她原本是把她所有的银子都拿了出来要他带去给她家爷的,苏培盛只拿了一千两,还说她家爷在里头有人照料,让她不必担心。

苏培盛会这么做绝不会是皇上的意思,能使唤的动苏培盛的,除了皇上就只有皇后了,这不是在帮她又是什么呢。

不仅如此,她还派了个老眼昏花的嬷嬷来,就好像怕她真被人看住了似的。

就是不知她四嫂是就只帮她这几回还是有什么别的安排,为了等着看今后还会发生什么,这饭她得吃,这么想着,她终于拿起了筷子。

她刚把筷子拿起来,那位负责看守她的嬷嬷拎着食盒颤颤巍巍的进来了。

她来做什么,她总不会连这个都要来看一看吧,妙英想。

然后她就知道她猜错了,因为这位老嬷嬷不是来找她的,是来找孙嬷嬷的。

这位老嬷嬷走到孙嬷嬷跟前之后将食盒拎到齐胸高,然后把食盒盖子打开让孙嬷嬷看了一眼里头的东西,又飞快的关上了。

她本来不好奇食盒里装的是什么吃食,看她二人这神神秘秘的样子,就有点好奇了,尤其是见着孙嬷嬷和这人走了,她就更好奇了。

后来还是孙嬷嬷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孙嬷嬷说她跟周嬷嬷出去,是回她的住处去和她一起吃饭去了。

她还说孙嬷嬷的食盒里有两幅碗筷,想来是大厨房的人将她饭菜装了一个食盒,又将她们两个老婆子的饭菜装进了另一个食盒。

她这个食盒就不算大,周嬷嬷那个食盒比她还小,装了两幅碗筷之后还能装什么呢,大概也就是一荤一素两道菜罢了。

刚才她嫂嫂们听说周嬷嬷是宫里来的不还急急忙忙的让人来给她收拾院子了吗,这才多久,就变了一个样子。

这是查清楚了周嬷嬷的底线,发现她不算是在主子跟前得脸的嬷嬷所以就又无所顾忌了?

看来这安王府的确败落了,竟然连周嬷嬷是她四嫂的人这件事都查不到。

看来她得让她们知道知道就算她被休了,那也是尊贵人,想让她难堪,那她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她这次不闹不是因为她不敢闹,是因为周嬷嬷告诉了孙嬷嬷,她家爷怕是要被屋禁的,孙嬷嬷又告诉了她,她心里难受,实在没力气再闹了。

不过这个周嬷嬷也的确会做人,难怪四嫂挑了她来看管自己,看是看了,管没管那就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不是。

妙英在想秀玉,秀玉也在想她。

她一边听小谭子回事一边在想收到休书时她这曾经的八弟妹在想些什么,直到听小谭子说他师父最后只拿了妙英一张一千两银票,她才回过神来。

妙英的那些首饰的确值不少银子,不过那些银子又不是都能当或是卖,能换成银子的只有那么多,这一千两恐怕已经是她好不容易才凑来的。

她暗示过苏培盛让他看着办,苏培盛应该也是怕他不那拿这银子她那曾经的八弟妹要闹起来这才随手拿了一些银票。

他大概都想不到会这么巧,那些银票不多不少,刚好一千两。

这些银票苏培盛已经让人送到该送的地方去了,用不用,怎么用,那就是收银票那人的事了,跟其他人就都没关系了了。

银子也送过去了,周嬷嬷也派过去了,该传的消息也都传到了,要想过得好,还得看她自己不是。

秀玉在等,等着看安王府那边会不会闹起来,结果她等来等去没等到安王府那边消息,倒是等到了胤禛将弘时革去了黄带子,过继给了允禩的消息。

得,这下要闹起来的人换成了齐妃了,她这一辈子都在了儿女活,到头来儿子女儿一个都没保住,她要是不闹,那她就不是齐妃了。

秀玉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原本立马就想到乾清宫走一趟的。

她都站起来了,突然想到这事她都知道了,大臣们不可能不知道,说不定这会儿正有人在养心殿外长跪不起呢,就又坐回去了。

这事她不管不合适,管得太过也不合适,她思来想去,觉得与其她去找胤禛不如等胤禛来找他,因此让小谭子替她跑了这一趟。

胤禛是在她用过晚膳之后才来的坤宁宫。

要是平常她还会等着胤禛一同用晚膳,今日知道他定是来不了的,也就没再等他。

现在他来了,她看他那样子也不像是能吃得下东西的,因此只让人给他上了一碗热牛乳。

秀玉看胤禛三两口就把这碗热牛乳喝了个精光就知道他今日说了不少话,怕是渴得厉害,就又让人给他上了一碗牛乳。

胤禛喝完了这碗牛乳长舒了一口气,甚至打了个嗝,然后他终于坐下了。

“那个浑小子,跑来给允禩求情,说什么允禩虽有过但亦有功,不如功过相抵将允禩贬为庶民便罢。”胤禛高声道。

“说什么朕与他是亲兄弟,就算念在骨肉亲情上也该对他宽容些。”胤禛低声道。

“最后看朕不说话,他又说什么他了解他八叔,他八叔不问那样的人,那些事一定是有人陷害他八叔的,还求了朕要彻查那些事。”

胤禛原本说话声都小了,也不知是不是又被气着了,说话声又大了起来。

这下秀玉总算知道胤禛为何要将弘时革去黄带子还过继给允禩了。

他不是说他了解他八叔吗?他不是说他八叔是好人吗?那他就别做皇子了,去做允禩的儿子好了,这样他们就真的不是亲如一家而是真的成了一家人了。

胤禛这人,就连说话都要思量再三之后才会开口,就更别提做事了。

他做这个决定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大概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是弘时不是他的长子就好了,要是弘晖还在就好了。

当然这种想法应该只是偶尔在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所以连她都没听胤禛说过这话。

胤禛对弘时的不满应该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了,别看他嘴上不说,作为皇帝,他是一定会将这几个阿哥放在一处比较的。

其实就算他不说他也能猜到,在胤禛心里弘时就像从前的大阿哥,但他又不如大阿哥,大阿哥能文能武,弘时呢,文不成武不就,胤禛能这个儿子感到满意那才真是怪了。

从前弘时只是雍亲王府庶长子,想的是世子之位,现如今他是皇帝庶长子,争的是皇位,争的位置不一样,背着胤禛做的错事就跟着变了。

胤禛应该是查到他犯下了不可原谅的大错,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处置他,现下时机到了,胤禛自然是要快刀斩乱麻的。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胤禛对他这个庶长子到底还是心软了,只革了他的黄带子,将他过继了出去。

只要他不再做错事,他今后的日子虽然不好过,寿终正寝却是行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