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灵兽黑足猫

回到宾馆,路亦打开笼子,抓住黑足猫的后颈皮,将它拎起来,仔细查看。

黑足猫虽然虚弱,被路亦如此对待,还是艰难地挥动小爪子,要挠路亦。

路亦仔细感应了黑足猫体内的灵气,发现它体内的灵气跟正常灵兽有一点细微的差别,路亦终于找到了黑足猫虚弱的原因。

严格来说,黑足猫此时还不是一只灵兽,它正处在蜕变的关键时刻,蜕变成功,它就会成为一只灵兽,要是蜕变不成功,那它只是一只体内蕴含灵气的动物。

一只生物,并不是体内蕴含灵气它就会成为灵物,只有灵气达到一定的标准,完成蜕变,这只生物才会变成灵物,要是没达到标准,它就只是一只蕴含灵气的生物,没有灵物的能力。

黑足猫的蜕变一直没有完成,所以它才如此虚弱,此时,正需要路亦帮它一把。

路亦只需要给黑足猫喂食一点兽灵药剂,不但可以帮它完成蜕变,而且可以让它的蜕变方向和兽灵药剂的强化方向一致,走上全面强化的道路。

路亦随身带着给大黑它们服用的兽灵药剂,倒了一点出来,稀释之后喂给了小黑足猫。

见到小黑足猫喝了它们的药剂,几个小家伙很不高兴,三胖带头,发出“嗷呜嗷呜”的威胁声,连有福都探头探脑,伸着爪子去逗弄小黑足猫的脑袋。

路亦只好拦下它们,给它们讲道理,好生安抚几个小家伙。

到第二天早晨,黑足猫的精神好了许多,这说明它已经度过了这段最关键的时刻,正式成了一只灵兽。

路亦带着一众宠物,退了宾馆的房间,离开了梁东市。

既然不急着返回农场,路亦就带着几个小家伙一路游山玩水,好好玩上几天。

路亦车上装着帐篷和吃喝,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就在野外塔帐篷,路亦游玩了东梁丘陵几处相当有名的景点,几个宠物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路亦心里相当高兴。

路亦今天走的路是一条废弃的古路,这条路南北贯穿整个东梁丘陵,在古代是联络南北的交通要道,现在早已废弃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取代了它的功能。

古路早已荒废,但路上铺设的石板,依稀可见当年这条古路的繁华。

顺着古路一直往南,路亦晚上想在前面一处荒废的古镇休息。

天擦黑的时候,路亦驱车赶到了古镇,古镇位于怀水河北岸,荒废的古道从镇子中心穿过,以前就是作为怀水河的渡口,为来往商旅提供服务而繁华起来,随着古道的荒废,古镇也渐渐废弃了,镇上的人都搬走了。

镇子不大,大概有三五百户人家,但镇上的房子建得都比较讲究,大半房屋都是青砖建造,现在这些房子早都荒废倒塌了,只剩下一面面青砖砌成的墙壁立在那里。

路亦找了一处靠近道路,保存比较好的房子,将帐篷搭在了里面。

路亦搭好帐篷,从车上找出鱼竿,来到了怀水河边。

怀水河是东梁丘陵最大的河流,往东流入大海,路亦农场南面的流金河,最后也汇入了怀水河。

怀水河上的渡口早已荒废,码头上的木板大半都朽烂了,路亦小心试探,找了块比较结实的木板,坐了下来。

路亦钓了几竿,钓上几条白条,不由有些无趣,将鱼解下来,扔给几个小家伙。

几个小家伙见路亦拿出鱼竿,早就在河边坐成一排,乖乖地等着,从大黑到吉祥,由高到低,特别整齐,只有刚加入的黑足猫还没有找准位置,有些懵懂地坐在有福后面。

路亦将鱼扔过来,几个小家伙都冲上来争抢,大黑对河鱼兴趣不大,坐在原地不动,三胖也不喜欢河鱼,但它性子顽劣,非要冲上去凑个热闹。

吉祥会飞,鱼还在半空就被它飞起来截了去,但它食量不大,一只鱼就足够了。

争抢的主力是有福和黑足猫,有福喜欢吃鱼,黑足猫虽然以前从没吃过鱼,但它食量很大,对一切吃的都很感兴趣。

别看黑足猫个头小,动作却十分灵活,有福被兽灵药剂改造了这么长时间,也只是同它势均力敌,把有福气得“喵喵”直叫,这小家伙简直是个天生的猎手!

又钓起一只小白条,路亦叹了口气,索性将它一切两半,大的那块抛给了有福,鱼头挂在了鱼钩上,当做饵料抛回了河里,钓最后一竿。

鱼竿猛然一沉,路亦心里一喜,这鱼劲头不小!应该是条大鱼!

路亦连忙扬竿,鱼很快被钓了上来,背部明显隆起,鱼吻尖突,鱼身上有许多不规则的斑纹,这鱼以前路亦从未钓到过,这是一条鳜鱼。

鳜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鱼肉性平、味甘,有补气血、益脾胃之功能,是上等淡水食用鱼类之一,路亦对鳜鱼的兴趣可比鲤鱼、鲢鱼大多了。

流金河与怀水河相连,怀水河里有鳜鱼,路亦在流金河钓鱼这么长时间,却从未见过鳜鱼的踪迹。

路亦将鱼拎在手中掂了掂,大概有一斤多不到两斤的样子。

路亦将这条新钓的鳜鱼清洗干净,把鱼拎回去,做了个清蒸鳜鱼,在火上蒸十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尝一口,果然细嫩肥美!

晚上,路亦睡在帐篷里,大黑和三胖在帐篷外面守夜。

早晨起床,从废屋里走出来,看到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怀水河,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胸开阔。

河上的渡口早已废弃,过河是不可能了,路亦上午在古镇里探险,这些几百年前的建筑还保留着当时的建筑风格,对学历史的路亦触动很大。

古镇建在一片两山一水环抱的平地上,唯一的出口就是北面的古道,古道将古镇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的房子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上都比西区的更好,明显是有钱人家居住的地方,路亦探索的重点也是东区。

这座古镇荒废了数百年了,大部分房顶都已倒塌了,只剩下墙壁还坚强地立在那里,可以看出当时建房时用料的扎实。

几百年间,这里不知来过多少造访者,房中的东西早就被搜刮一空,即使有所遗漏,经过几百年时间的冲刷,也早就朽烂不堪了。

路亦简单看了一圈,很快来到了最东面的山脚下,这里竖立着一栋宅子,曾经是古镇最大、最繁华的建筑。

这里叫“王家大宅”,名气很大,连路亦都听说过它的传说。

大宅最早的主人王家,是古镇的建造者之一,是古镇权势最大的家族,掌控着古镇大半的产业,靠着这条贯通南北的要道和怀水河,王家就像掌握着一座金山,好生兴旺,因此王家在山脚下建造了这座大宅,在这里聚族而居。

后来王家不知得罪了什么大人物,被山匪杀上门来,灭了满门,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据说山匪攻破王家,并没有搜刮出多少财宝,抢到的金银数量跟王家的财富很不相配,因此,就有传言说王家建有秘密的藏宝库,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王家宝藏的传说很是闹腾了几十年,知道现在还有人靠这个宝藏发财,路亦就经常收到信息,发信人通常都说他发现了王家宝库,只是缺少资金挖掘,只要路亦出一点钱,就跟路亦分享这个宝藏。

能够做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路亦一向很佩服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王家大宅后来换过几个主人,好像下场都不太好,有人传言这座大宅妨主,大宅就被慢慢废弃了。

大宅被两丈高的院墙包围着,院墙整体用青砖砌成,用糯米石灰粘结,很坚固,保存完好,从这高高的院墙,可以想象当年这宅子的主人是多么的富有、显赫。

从洞开的大门走进去,路亦有些失望地发现,外面的院墙可能是整座大宅唯一保存下来的东西了,几百年来,无数探险者来到这座大宅,寻找传说中的王家宝藏,整栋宅子被这些人用各种办法探索了无数遍,早就破败不堪,什么都没有剩下,只有几面石墙还在坚强地站立着,院墙包围着的完全是一片废墟。

地面上原本铺着青石板,全都被掀了开来,地上不时出现一个大坑,最深的一个有五六米深,这都是当年的寻宝者留下的,都说“挖地三尺”,这些寻宝者可比这疯狂多了!可见王家宝藏的吸引力有多大!

宅子的后半部分是当年王家家主居住的地方,被破坏的最厉害,青石砌成的台阶都被砸开来检查,地上扔着一张碎成几块的石板,旁边露出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口,洞里黑乎乎的,不知道通向哪里。

这个洞口应该就是当年王家的逃生密道了,只是不知道王家灭门的时候,它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

路亦探头看进洞口,洞口原本建有台阶,但被寻宝者挖了出来,此时只剩下一张木梯。

路亦踩着木梯,小心地下到密道里,密道大约有两米宽,一人多高,密道里很干爽,保存得也不错,可以看出,王家当年建造密道时,应该是花了不少心思。

打开手电筒,路亦继续向前探索,越往前走,密道的状况越差,墙上、地上不时能够看到挖掘的痕迹,看来寻宝的人同样没有放过这处密道,只是密道深处地下,挖宝的人怕把密道崩塌,将他们埋在地底,不敢大肆挖掘,密道这才保留下来。

密道里不时有老鼠窜出,路亦极力安抚口袋里的黑足猫,才没有让它从口袋里跑出来追猎老鼠,密道里十分闷热,状况又很不好,路亦不敢在密道里停留,加快脚步,想要尽快走出密道。

密道之中不辨方向,路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见到前方传来的光亮,路亦不由精神一振,终于要离开这个让人感觉压抑的密道了。

密道的出口早已被破坏,出口处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原来遮掩出口的布置早就消失殆净,一人多高的洞口大喇喇地敞在山腰上。

洞口附近的地面上也挖了许多坑洞,应该也是寻宝人的杰作,路亦摇摇头,对这些寻宝人的毅力表示佩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