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二双绣花鞋

接着我又故意跟她聊了一些家长里短,对方渐渐放松了下来。

我也知道她叫赵红燕,自小被杏花娘照顾长大,一直跟着对方学习制鞋绣花手艺。

同时也是一直跟着杏花娘,直到给杏花娘养老送终。

这到是让我欣喜激动,这样的关系非常的深入和亲密,自然掌握了杏花娘很多信息。

“你说的款式应该是民十三年的款式,我们老式手工制鞋也是随着年份改变而改变款式的。例如民十二年流行的是双对秀金花描边的款式,十三年因为兴起了洋人那套短边波浪绣花的款式,所以十三年的绣花鞋采用的是金边波浪形绣花款式。”

“那一套一共有四十多双吧,根据达官贵人的身份不同,又分为足金绣花边,半足金绣花边,赌金绣花边,普通锦缎绣花边四种不同。你说的绣花鞋是什么金色?”

她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说道。

“足金。”我想着手上绣花鞋的金边,对她说道。

“足金的话应该只有三双,毕竟身份越尊贵的人越是不能多做,就跟撞衫一样。我记得两双是宋三小姐,一双是袁凯大原石的夫人。”她歪着头想了想说道。

“等一下?两双?不是一双吗?”

我陡然变了脸色,瞪大着眼睛激动的问道。

宋三小姐的绣花鞋只有一双啊,怎么突然成了两双。guhu.org 完美小说网

这一刻我感觉心里有些乱了,事情的变化超出了我掌握的线索。

“两双,我可以肯定。一双是为宋三小姐前期所做,另外一双是后来宋三小姐觉得穿的舒服,又找我姥姥定制了一双。

你知道的,那时候这方面产业不发达。手工艺者的订单都是靠着口碑,其中口口相传人带人是最重要的途径。”

赵红燕很是肯定的说道。

我目光看着她,发现她没有说谎,这让我心越发了沉了下去。

两双,竟然有两双绣花鞋。

那我手上的绣花鞋到底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当时搭配夜明珠的又是哪一双?

这么想着我心有些乱了,如果手上的绣花鞋跟镶钻夜明珠的不是一双,那老头子付出一切可谓白费劲,一生都打了水漂。

而我以前的调查,又算什么呢?算白费功夫吗?

“对了,我想起来了。后来的那一双应该是宋三小姐送给她姐姐的。”

“这方面我听姥姥说过,需要重新纳鞋底,因为尺寸大了一码。”

赵红燕想到了细节,补充的说道。

这让我陡然舒了口气,这样调查的线索就没有错,我那只绣花鞋也应该是宋三小姐的。

“这点你为什么确定是宋三小姐的姐姐,而不是朋友,例如闺蜜什么的呢?”

我又好奇的问道,她刚才的推断有逻辑上的错误。

毕竟女士之间互相送礼很是常见,不一定非得送给姐妹,闺蜜的可能更大。

“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因为后来第二双绣花鞋出了点问题,底线脱落。”

“当时送到我姥姥那里进行修缮,因为当时战乱,当时送鞋来的人是一支军队,我姥姥这才知道鞋子的主人是宋家二小姐。”

“而且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当时带队的军官交给了我姥姥一张照片,正是宋三小姐的绣花鞋,让我姥姥按照上面的规格进行修缮。”

赵红燕想到当初的往事,神情中带着几分激动。

“不是同一个鞋板吗?即便照着照片修缮又有什么奇怪的?”

这让我坐直了身子,本能的觉得她即将说的事情不简单。

果然,赵红燕摇了摇头,说道:“鞋子上面镶钻了珍珠,不对,比珍珠大很多。整个鞋子的绣花纹也进行了修改。当时我姥姥看了,还夸赞是大师手艺,不比她的手艺差。”

“而宋二小姐的绣花鞋也想修缮成宋三小姐那样,所以没有照片,谁也没法修缮啊。”

赵红燕白了我一眼,仿佛我问出的话题十分幼稚。

这到是实话,修改后的鞋子,原制造者当然不会知道。

这让我心里明白,那个时候夜明珠还在宋三小姐的绣花鞋上。

民十五年,那么可以推断出——

不对。

我陡然想到一个不对劲的地方,宋二小姐又没有夜明珠,为什么要把鞋子修缮成宋三小姐的款式?

我急声将问题告诉赵红燕。

“那我怎么知道,有钱人家的事情谁能知道。不过我到可以猜猜,就像现在的情侣装,亲子装。你一样他也一样,彼此都一模一样,穿出去才显得亲昵。毕竟是两姐妹,这方面我到觉得没什么问题。”

赵红燕想了想解释说道。

这让我点点头,但心里依然觉得不对劲。

因为民朝十五年的时候,宋三小姐跟她两位姐姐的关系已然走向末路,彼此有如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我也没什么证据,而且这方面历史上又不同的看法。

我就看过一些资料记载,宋家三姐妹虽然最后彼此对立,但那是因为夫君的关系以及代表利益不同的关系,实际上三姐妹的私交还是存在的。

不过这些谁也说不准。

之后赵红燕想到一个让我惊喜和兴奋的事情,那就是当宋二小姐的绣花鞋修缮好后,在城外发生过一场激战。

“这方面你别问我,当初的传言是抢夺珍宝,大户人家流传出的金银珠宝。只是我姥姥随口提了一句,是抢绣花鞋。”

“我觉得这个不靠谱,你想想,双方人马大炮都用上了,就为了抢一个女儿家的鞋子,这可能吗?”

赵红燕见我激动的站起身来,翻了个白眼,吐槽的说道。

她认为不可能,但我认为绝对可能!

绣花鞋代表的可不仅是女儿家鞋子本身,更代表宋三小姐鞋子上的夜明珠。

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存在。

我又问了她一番当时的信息,不过赵红燕也不知道了。

她当时根本没放在心上,只是听她姥姥提了一嘴。

不过当时两方人马对战的地点她还是记得的,毕竟是闵市本地人,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

“嘎山坡,后来改名叫噶山村。以前是闵市乱葬岗的地方,听当时的老人说经常闹鬼,很是邪性。”

赵红燕想了想给我说道。

我给她道谢一番,然后告辞离开。

我回到文物局找上宋爱民,将得到的信息跟她说了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