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回黄金间碧竹影间镜子破局是何年下

祝融夫人的身子就象一道黑影,纵然路况不熟,也不消半个时辰就来到鸣泉谷。

这鸣泉谷的流泉果真是响,她刚进入山谷,就听到流瀑冲击石头的哗哗声。

不喜欢这种声音的人会觉得吵,而喜欢这种声音的人会爱上这种大自然的韵律,不但不觉得吵,还为这山谷平添了别样的幽静。

祝融夫人循着水鸣声飞跃而前,果见一道几十丈高的飞瀑奔泻而下,水花激溅。心想:“这肯定是‘落霞何故响流泉’中的流泉了,只是叶知秋把书藏于何处呢?”

飞瀑下面有一汪清浅的潭水,潭底铺满鹅卵石。

有一个年约四旬的妇人在洗衣物,想必就是附近那几户人家的女人。

妇人看到祝融夫人的妆扮有些惊讶,开口问道:“我说这位,你是城里来的吧,来探哪位贵亲?”

祝融夫人没心思搭理她,随口应道:“来此寻一样东西。”

“甚什么东西?”

“书!”

妇人瞪大了眼睛,这女人装扮已是奇怪了,举动更奇怪,竟然到山野的水潭来找书,便讷闷说道:“你,你找错地方了吧?”

祝融夫人不理那妇人,先在水潭四周搜寻了一遍,可水潭清浅见底,周遭的石头石缝也一览无余,根本没有藏物的地方。

接着便是奔泻而下的瀑布,祝融夫人利用绝顶轻功,在几十丈高瀑布里由上而下,由下而上逐一搜寻,还是一无所获。

“该死的叶知秋!”一番搜寻下来,祝融夫人的衣襟被瀑布溅湿了不少,人累得直骂娘,可还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叶知秋说这道迷题很简单,以她曲折的心思,怎么可能简单?这两句话绝对还有我未解之处。”

“地点应该是在这鸣泉谷无疑,可这山谷这么大,她没理由让我一一查找吧。对了,‘映山红遍是何年’,还有‘是何年’这三个字我未知道其中的含义呢。”

祝融夫人一边沉思,一边轻念:“是何年、是何年.......”

可是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现今是何年?绍圣五年。

然则绍圣五年跟藏书的地方有什么关系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祝融夫人走近洗衣的妇人,问道:“大姐,问你一事,你们这里有什么跟绍圣相关的事物吗?”

妇人被祝融夫人的身法所惑,几若疑为神明,此时正在发呆,听她这么问,才从恍惚中惊醒。

“绍圣,什么绍圣?”

“就是当今的年号,今年可不是绍圣五年吗?”

妇人恍然大悟:“哦,没错,今年是绍圣五年,这,这又怎么啦?”

祝融夫人见妇人不见其意,便再问:“谷里今年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

那妇人想了一下,“今年何伯的草屋被雨水压塌了,这算么?”

祝融夫人摇了摇头,心想:“这几户人家的房屋破陋,被雨水压塌其实也不是什么怪事。”

“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

妇人摇头,祝融夫人陷入了沉思。

此时天色已过午,那妇人为人倒是热情,招呼祝融夫人:“这位妹子,已到晌午,你还未吃午饭吧?要不要到我家进些粗食?”

祝融夫人内功深厚,尚不觉饥饿,于是谢绝了对方的好意。那妇人洗好衣物自回家去了,剩下她站在水旁沉思。

她博古通今,脑海中不知不觉把古今上下的诗词想遍了,也想不出‘是何年’或‘绍圣五年’是何意?甚至连苏轼写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也分析了一遍,同样得不到答案。

真是左想想不透,右猜猜不着,这下可把祝融夫人急坏了。

在她心目中,叶知秋纵然聪明,也不过是条比较溜滑的小鱼而已,只要自己织的网密一点,对方还是在自已的掌握之中。

可是今日,怎么感觉是对方在织网,自己是鱼呢?

这种感觉真不好。

话说祝融夫人正自着急呢,天公居然也难为她起来了。

夏日的天气总是阴晴难定,刚才还骄阳似火,没多久便乌云密布,一会就狂风骤雨。

祝融夫人如果不找地方避雨,就算她有天大的神通,也要被淋个落汤鸡。

她看看四周,虽然树叶茂密,却不是避雨的好地方。

不远处,方才洗衣的妇人推开房门探出头,招呼着祝融夫人上她家避雨。

这一次,祝融夫人没拒绝。

她进入那间草屋,其实里面的情况并不好,简陋的草堂随处可见漏水,但总好过在外面淋雨。

妇人讪讪笑道:“残破草居,叫客人见笑了,虽说残破,总比在外头淋雨好。拙夫与孩儿外出砍柴打猎,还不知淋成怎样呢,唉。”说完望着屋外,为自己的丈夫与儿子担心。

随后又端来一碗白粥两个红蕃,殷勤地请客人吃。

祝融夫人虽然不饿,但对方盛情难却,怕再推脱恐对方以为嫌弃,也将就吃了些,但她始终不愿解下帷帽。

祝融夫人与她聊了些家常,才知道附近这几户人家都姓何,专以砍柴打猎为生,生活都颇为艰辛。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多久天空便放晴了。祝融夫人想着那寻宝游戏,便准备向那妇人告辞。

这时隔壁有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的青年探出头来,问那妇人:“三婶,你家的屋又漏了几处?我屋也漏湿了。”

“你这是活该,平日只懂埋头做个书呆,连屋子漏水也不会修补。”妇人瞪了青年一眼,骂了一句。

那青年嘻嘻笑道:“等有一天我考取功名了……”

他还未说完,妇人气道:“你考取功名?就怕你还没等到那天,就被饿死了,要不就被雨淋死了。”

那青年缩回屋去不敢接话了。

妇人摇了摇头,对祝融夫人道:“真是书呆子,不过他也算是我们这谷里念过些书的人了,如果不是大伙都穷,怎样也要资助他去考个功名回来。”

“唯一的读书人?那他的书念得好不好?”

妇人笑道:“别看何年这书呆子别的不会,听说书念得不错。”

“你说什么?这后生叫何年?”

祝融夫人心头一跳,“映山红遍是何年?”不会就是这个何年吧?

“是啊,我们这里的人都姓何,这小子叫何年啊。”

是何年......何年竟然是个人名!

祝融夫人又惊大喜,“真是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那到底这个何年是不是谜底呢,答案很快揭晓。

祝融夫人找到何年,问道:“你叫何年?”

青年满脸堆笑:“正是,您是祝融夫人?我可等您大半天了,有位姓叶的小姐说您一定会来找我的。”

“那位叶小姐可有让你交什么事物给我吗?”

何年面上一红,吞吞吐吐道:“有是有,不过……”

“不过什么?”祝融夫人急问。

何年鼓起勇气,“叶小姐说,东西可以给您,但我以后科考的花费……”

“这点小事,不值一提。”何年未说完,祝融夫人已截断他的话。

“叶小姐还说,您是个扶贫济困的大善人,必定不忍看到我们的房屋残破漏水……”

祝融夫人眉头一皱,叶知秋这丫头也忒多事了。口里却道:“这也是小事一桩,叶小姐还有什么说的没有?”

“没了。”

最后,祝融夫人承诺何年两个条件,花费了一百贯的“小钱”,换取了他手头上一个铁盒子。

捧着好不容易得来的铁盒,祝融夫人轻轻打开,里面果然有三分之一本她要的书。

书后边附着一张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句俏皮的话。

“恭喜夫人过了第二关,我说过这关很简单,鸣泉村所有人都姓何,这何年很容易找吧?”

祝融夫人哭笑不得,其实解这种谜题主要是看解题者的思路对不对得着出题者的心思,你说它复杂也行,说它简单也没错。

一般人遇到“漫山红遍是何年”都会往“多少年”、“什么年”去猜的吧?可它居然是个人名!你说这丫头刁不刁钻?

那两句话的后边还有字,祝融夫人接着往下看。

“最后一关,夫人破解后就能拿到完整的《梦溪笔谈》。这关有四句话:‘沧海何时变桑田,蓝草水暖又生烟,极目望尽无穷处,勤朴无华已成仙。”

这一看,又陷入了沉思。

正是:沧海何时变桑田?勤朴无华已成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