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上小学66

之前我就说过,那个时候在上学期间的时候如果全校打扫卫生的话,那么我们其实是挺愿意在顶楼的这个大活动室干活的,那是因为本来这个房间平时就很少有人来,因此显的也特别干净,所以打扫起来也特别的快。

这一次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些安排到打扫顶楼大活动室的同学拿着那些打扫卫生的家伙上去以后可能连20分钟都没有上就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其中有一些同学打扫完以后就下楼去了,因为他们还着急回家玩呢!而我和别外几个同学则是搬过椅子坐在顶楼可以看到斜对面十六门以及众多平房的那一则窗户的旁边看着外边的风景。其实现在想一想真的是一幅特别的漂亮的风景画,虽然远处已经有了楼房,但是那个时候途经长虹小学的那条主干道两旁平房的数量还不少呢!除了少量的平房是由后期中国人自己的盖的之外,更多的平房都是原先外国人遗留下来的。

看着十六门屋顶的雪,看着它后身的那些平房升起的渺渺炊烟,现在想一想都感觉画面的特别的美,更何况就是居住在那一带的同学说其中的某一个房子是某某同学居住的话,感觉他们居住在那里真的就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其实这一点往往是矛盾的,因为我在假期里也居住在姥姥家,虽然姥姥家的那个房间是属于一个二层楼房的其中一个房间,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属于平房的范畴。但是我在那里居住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快乐,这种不快乐也说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快乐,姥姥对我也好,表哥对我也好,父母有的时候也过去,但我就是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感觉不快乐。

居住在十六门后身的同学过了一会也都陆续的走了,整个顶楼的这个大活动室可能只剩下不到5名同学了,过了一会儿其他的同学也走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坐在那里看着外边的风景。如果走的那些同学知道眼前的这个风景在这个夏天就会消失了话,我想肯定会后悔没有多看几次,虽然有的学期的教室也可以看到那条主干道对面的建筑以及十六门等,但是只有在顶层的这个大活动室的窗户跟前才能看到这些建筑在冬季里的屋顶的落雪。

我之所以没有走的原因倒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想着回家以后也是姥姥领着我回到她居住的地方去,其实这次回去的话其实也住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其实也就住个两三天的时间然后父母就要把我接回来了。那个时代过来的网友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体会,那就是居住在别人家的时候平时还好说,但是比如还有个两三天就可以回家的时候,这两三天的时间感觉最不好过,甚至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

我应该是到校日我们班级里最后一个走的,因为当我走出顶层大活动室把房间关好以后,来到刚才孟老师打开的另一班的教室把我手里的打扫卫生的东西放进去以后又来到了孟老师所在的办公室告诉孟老师我把东西放回到那个班级以后,本来想回到自己班级看一看还有谁在,但是当我来到自己班级以后才发生我们班的教室早就锁门了,所有的同学都不见了。好家伙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但就是这样我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了操场里面在那个冰场上玩了一会儿。

到校日的时候操场的大门根本就不开,所以我们那个时候进入学校走的都是学校的那个带有楼梯台阶的真正的大门进来的,因此来到操场真的就是为了玩一会儿,别看操场大门关着,但是依然在操场里玩的人还是挺多的。不用问就知道除了少数的孩子是利用到校日的机会玩之外,大多数玩的人都是跳栏杆进来玩的,有带着冰刀进来在冰场上滑冰的,有抽尜儿的,还有的人在篮球架子那里玩篮球的,这一点我现在都有些想不明白,大冬天的玩什么篮球呢?

我是想的挺好准备在操场里玩一会儿,但是看了一眼那个冰场上已经全都是人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了,所以又转身又回到了教学楼里从正大门出去离开了学校。说句实话那个时刻我心里曾经想过为什么学校刚建好以后参观时候的新鲜感觉没有了,每天不停的上学放学已经对这个建筑有些麻木了。

现在我还记得从正大门出来以后走下了台阶,然后就是过那条主干道去十六门买东西。那个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好像从这个学校正门出来的话就习惯去十六门买点儿什么,当然买也就是买一些与学习有关系的笔或者钢笔水之类的,至于本子每次开学母亲都会给我买很多的,所以根本不用我自己的来购买。

至于那天我买什么东西了,现在早就忘记了,但是肯定是把十六门每个卖东西的屋子都走了个遍。从我家去十六门的话,那么我基本是从卖菜的那个方向的门进去。而从学校出来以后进十六门的话,则都是从位于主干道方向的那两个门其中的一个进去。虽然我是每个卖东西的屋子都会走一遍,但是最后肯定还是停留在卖文教的那个屋子,其实也只有卖文教的那个屋子里的东西以当时我身上的零钱还算可以消费得起的。至于别的屋子里的所卖的品种可真的是消费不起,不过得承认那个时候别说是十六门里卖的东西,可能整个省城里只要是经营项目里有卖吃的这一项的国营商店里所卖的吃的现在想一想也真的是香。我这里所指的吃的可是什么都包括了,什么肉制品,各种零食之类的全都有了。

但是我个人去的话别的柜台肯定只是路过而已,因为就算看的话也消费不起,因此直奔卖文教用品的那个屋子。

这个时期的十六门里的柜台里的东西比以前好像又丰富了很多,我想这里的工作人员可能已经知道这个建筑即将被拆除了,因为我现在还记得那一天当我在柜台外边看着柜台里面那些精美的铅笔和格尺的时候,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可能也是站在那里闲聊天,有一个工作人员就曾经说道以后单位搬那么远的话,去上班都不方便,能到达那里的公交车太少了之类的话。

可想而知尽管那个时候十六门还没有拆迁,但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应该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当然同时期可能周围的大人应该都知道,只不过是因为我是孩子可能也没有人和我说吧!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那个时候十六门的工作人员已经知道这个建筑要被拆除了,但是十六门里过年时的那种喜庆氛围还是多少保留了一些的。因为我看到天棚上有很多那种特别的喜庆的拉花,还有就是每个门上所贴的福字还都没有撕掉。

尽管那些工作人员说着一些与日后工作的话题,但是有人买东西的时候还是挺热情的接待,该开票的开票,该收钱的收钱。反正那天我买什么了是记不清了,但是肯定是些价钱挺便宜的,否则我也不能自己去买。

在我的印象里在十六门好像买与学习用品无关的东西的次数很少,如果说一次没有大家也不会相信。现在我都记得电视里出现过一个咖啡的广告,那个咖啡的形态是长方形的。当这个广告播放没有多长的时间的时候,有一次母亲领我去十六门买东西的时候就看到了这种包装的咖啡,当时一个劲的恳求母亲以后,母亲终于给我买了一块这个咖啡,当时这种咖啡除了大包装以外,也有零散着卖的小包装。买一个就不错了,当时的工资虽然和80年代初比起来已经高了很多,但很多时候钱还是挺紧张的。那一小块独立包装的咖啡当时的价钱好像就是1元钱,现在可能感觉1元钱不算什么,但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1元钱还真的挺有购买力呢!因此母亲也是考虑了一下以后才下决心给我买的。

那个时候班里的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说自己喝了什么咖啡之类的话,并且说道自己在家里几乎是天天喝咖啡的。当然这话说的有些大了,但是我估计他们可能一个星期喝上个三回或者四回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要忘记了,这所在的这个城市是北方某省会的省城,而不是南方的城市。可以这么说在我刚才所说的那个咖啡广告在电视上播放之前,在我们这个城市里的相当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喝过咖啡。所以在这个广告播放之前我们班里的同学有的人就说天天喝咖啡,因此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当然如果有在南方有亲戚往这里邮寄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当时邮寄东西都是邮寄最为重要的东西,至于像咖啡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我认为邮寄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当然南方亲戚家里是有钱人是例外。

好了,说的有些远了,还是把时间重新回到三年级寒假的这次到校日结束的那个时间吧!从十六门买完东西也就回家去了,当然回到家以后呆了没多长的时间,姥姥就领着重新回到了她所居住的那个房子去了。

其实这个时候寒假作业已经全部写完了,因为从这次寒假开始假期的作业每一项天天都会多写出一点儿的,这样儿时间一长的话还没有假期结束就已经写完了。

其实孟老师早就发现了我们的这种写作业的行为,直到四年级下学期假期开始的时候她还在叮嘱我们如果假期作业提前写完了的话,就让家长买些下一学期的数学书看一下,好为下学期打好基础,但是孟老师说是这么说,但是我可以保证除了班里极少数学习相当好的同学能做到之外,大部分的同学根本做不到。其实这里主要就是一个智商的问题,智商高的孩子看还没有学过的数学书的话,只要看看例题基本上就能把这个类型的题型全都弄懂了。

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别说弄懂了,有的能把例题搞明白就已经不错了。因此智商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的的确确会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影响。当然有的孩子认学,肯学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样的孩子在小学还可以,因此作业留的少,除了数学就是语文。等到了初高中的话,别说像我这样笨的不行的孩子在学习跟不上,学不明白了。就是那些认学,肯学但是智商不那么高的孩子学起来也都有些吃力了。这是一个的确存在的事情,谁都不能去否认这样的事情不存在。

我们那个时候什么样的孩子是学习好的孩子呢?在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讨论过。后来大家基本上有了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我们这些同学的如果结婚生子以后,孩子直到高中都不用去课外班,而是自己全都能够在家里辅导的那才是那个时候真正的聪明的孩子,或者说是真正的学习好的孩子。

当然这个结论也只是我们讨论的,如果看到此文的网友有什么感想的话,也希望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那一个假期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母亲算是第一次领我进入到了我曾经独自一人不知道去过多少次的新华书店。那次进去不是为了给我买课外书,而是给我买的是下学期的开学以后要学的数学书,其实那个时代看一个孩子学习好不好,别的根本不看,就是看数学成绩。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让众多人表面支持的英语。

当然这是发生在到校日之前,所在这本数学书在到校日前一天也陪着我回到了家里,然后我就把它放在了家里。

在姥姥家呆的最后的这几天可以说是无聊至极,也可以说是难受至极,每天除了去新华书店以外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别看这次只在姥姥家呆了三四天的时间,这三四天给我的感觉比一个假期都长。

总算有一天中午的时候当我从新华书店回来准备吃午餐的时候,看到了母亲已经坐在了屋子里,不用问肯定是来接我回家的了。

姥姥无论是接我来她这里,还是送我回家,或者是领着我去办什么事情的话全都是靠走,在我的印象里除非有时我和表弟实在不愿意走的时候才会领着我们坐公交车,但是这种情况相当的少。有一次姥姥曾经领着我硬是从她所在的区靠走来到了另一个区的表哥的姥姥家里,反正进屋以后我是累的不行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姥姥是这个样子,至于同时期可能别人的姥姥会是另一个样子,这里就不过多的议论了。

母亲领着我坐公交车回到家以后,别看假期已经快要结束了,但是在我的看来好像假期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虽然距离开学的已经不到一个星期了,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玩的时候才算到来。

这个时候在外边玩,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学年,或者是一个班的同学。那个时候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95%的学生真的就是居住在所在小学的学区里,再加上天天在学校的时候也能见到面,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都认识。

现在的情况是普通的小学的话,在里面上课的学生还基本上是住在校区里的。但是如果是那种对口中学是好中学的小学的话,那么在里面上学的小学生得有95%以上都不是居住在校区里的了,这个情况大家说正常吗?

其实距离开学的那几天的时间里,我基本上就是天天到儿童公园里玩,虽然是冬季,但是冬季里儿童公园在当时来说还算是挺漂亮的。再加上那个时候玩滑梯不受季节影响,所以那个时候去儿童公园玩滑梯是我主要玩的项目之一。但是当有一天我往上爬梯子的时候感觉到特别的冻手,虽然带着手套都感觉到冻的不行了,因此从滑梯上打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冬季里玩过滑梯了。当然这个肯定是和这次冻手的经历有关系的,否则也不可能冬季里再也没有玩过。

至于在冬季的儿童公园里还玩过什么,我现在记得也不是那么清楚了,反正好像是和同学打雪仗比较多,但是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娱乐了我真的是记不清楚了。

那个时候早上6:00之前儿童公园是免门票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是早早的就起床去儿童公园了,不用担心遇不到同学或者是认识的同龄人,那几天的时间里儿童公园里天天不管是几点都会有认识的同学或者同龄人去的。当然要想遇到的话,主要就是要在公园的中心地带也就是滑梯所在的地方呆着才行,否则的也不会看到认识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