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可能

释无和三个蛟龙依旧继续在宇宙中,孤独的超深空航行着。在航行的第二个月中,就已经与蛟龙母星失去了联系,无法得知蛟龙母星上发生的一切。在第五个月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可探测的范围460亿光年的距离。

释无在这五个月里,其中前两个月的时间充分了解所有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相关维修说明,接着了解了自己的仿生体详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之后的三个月大部分时间开始查看分析先遣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以及了解蛟龙们获取的各种天文知识。

在进行了连续八个月探索后,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释无和蛟龙看着这些单调枯燥的数据,开始有些怀疑宇宙中存在更智慧生命。

终于在第九个月的时候,先遣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后,突然弹出巨大的提示,“发现异常情况”。

研究员蛟龙兴奋的交流道:“在28号先遣探测器X轴20度Y轴16度Z轴93度的方向,往前38万光年外,发现有引力异常波动的情况,还有伴随巨大的异常能量释放。有些指标数据和虫洞产生类似,很有可能有智慧生命形式!”

“先遣探测器观测的38万光年距离,那光已经走了38万年传过来的景象了。已经这么久了还能找到智慧生命吗?”释无好奇的问道。

“不确定。一般情况下超过一百万光年的距离,基本上都没有过去研究的价值了。距离如果是太远就算发现了异常的情况,在这么长的时间确实很难保证智慧生命还在那个地方,也就没有过去的必要了。因为太久的时间以需要消耗的能量来算,附近的能量也会很快的用完,在能源需求下也得离开此区域。不过38万年还有一些研究价值,可是找到智慧生命可能很难了。”研究员蛟龙交流道。

释无接收到蛟龙通过信息素转化成的生物脑电信号的声音后,思考了一会说道。“如果和垩一样发展停滞的宇宙物种,有可能在这个区域还能找到这个智慧生命。”

这时操作手蛟龙边操作着28号探测器,边与释无交流道:“相隔38万光年的距离还能明显的检测到这片区域造成的异常波动,说明智慧物种能量利用非常的大。这么长的时间附近区域,将很难得到充足的能源。”

释无在得知了操作手的交流后,疑惑道:“相隔38万光年,要怎么确定是智慧物种留下的异常情况,不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接下来可以近距离在这片区域监测,探测其中智慧生物留下的非自然形成的痕迹。根据痕迹可以确定附近是否还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还能大概推测所处的科技水平。”研究员蛟龙调出收集的具体信息后,对释无的疑问进行了回复。

“这么长的时间,很多痕迹应该都消失了,还能留下哪些痕迹判断科技水平?”释无有些不解道。

等了一会儿,研究员才回复道:“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到达附近探测才能大致的判断。我们以前在探索舰队上时,长期对宇宙观察中发现了不少的异常情况,但遗憾的是很多在探测器过去的时候基本没有找到智慧生物。探测中发现留下的痕迹有很多情况,我们记忆总结有以下几点:其一,探测恒星异常的消失,宇宙间智慧物种借助恒星作为传送的能源,很多像我们远距离探索一样,只是经过此区域而已,周围没有任何异常痕迹。其二,自然产生的异常,尽管数据上看像智慧生物产生的异常,可是宇宙非常大,这种小的几率也有一些占比。其三,在附近的行星上只留下了文明发展的历史残骸。如果是等级非常低的生物,很多残骸已经几近消失。通过检测星球的上的地质断层,来发现曾经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如果是等级相对较低的智慧生物,在恒星系内的太空中会有很多漂浮的制造物,可以大致判断科技程度。其四,较高的智慧物种,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没有发现的原因我们推测很可能周围的所有恒星能源耗尽,已经离开了这片区域或者将自身隐藏起来了。其五,发现在星球上使用了未知强大的力量,可能是宇宙间其他的物种攻击也可能是自身的战争,由于寻找到的时间都比较久远很难找到真正的原因。”

研究员蛟龙停顿了一下,好像在大脑中搜寻过往庞杂的记忆,并继续道:“在对痕迹的探索侦查中,从收集的数据我们总结有几种情况:第一,内部的斗争攻击导致的全部自我毁灭。第二,到科技发展更高的程度,所能控制的力量越大,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出现了意外,非常有可能导致整个文明的毁灭。第三,在实用化的时候出现的意外情况,导致无法控制的局面使之整个物种的灭绝。第四,还有可能是被其他星系的文明灭绝。由于探查到的时间都比较久远,一般很难明确是哪种情况导致智慧物种消失的。这几种情况我们是分析对周围的影响大小,来判断当时处在什么科技水平。”

等研究员蛟龙刚讲完,维修员蛟龙接着交流道:“在发现和总结了这些情况后,这也是我们母星将科学研究和生产全部转移到非常遥远的其他星球的一个原因。”

释无获得了两个蛟龙的回复,非常的长,其中关于问题的回答研究员蛟龙只有最后一句。释无猜想这可能与蛟龙的思维和记忆方式有关。想到在之前第一次蛟龙给自己讲解事情经过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这种归纳总结讲解的地方。释无对刚刚蛟龙的信息需要好好的理解消化,非常想知道异常的区域是不是蛟龙交流的情况,于是说道:“信息量有点丰富,还需要好好的理解一下。接下来可以派一个探测器过去,查看具体的情况吗?探测有没有这些痕迹。”

“这个区域相距不是很远,探测发生在38万年前的事件。事件所在地点如果不存在智慧物种,也非常有可能在附近区域,将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如果是离开这片区域或者消失了,也应该会留下非常多有价值的痕迹。”

在获取更详细的相关区域数据后,根据运行的轨迹,计算现在所处的宇宙具体方位后,操作手蛟龙先在十光年左右的地方进行探测。并给释无讲解了这样做的原因:“由于探测器观测到是38万年前的样子,已近很难预测现在智慧生物发展到何种程度了。如果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很可能反向发现我们。贸然近距离探查将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先在十光年远的距离探测并评估是否具有威胁,确定是否可以继续靠近目标区域。”

将探测器传送到距离事件区域有十光年的位置后,研究员蛟龙很快的通过探测发现,此处的区域已经没有任何异常数据的波动变化,也找不到任何智慧物种现在活动的相关痕迹。获得这些信息的蛟龙和释无有些失望。

在确定没有任何危险后。操作手蛟龙继续将探测器传送到更近的距离上,进行更细致的探测。达到了相应的恒星系后,在恒星系中的几颗行星上找到了远古非自然形成的痕迹。进一步探测确定是智慧物种留下的,其中可能是诞生生命的宜居带行星上,其中很多痕迹已经被自然的力量所风化,最后只能残留了少量的遗迹。在扫描此片太空时,竟然发现有已经损坏的巨型飞行器,有规律的绕着行星旋转漂流着。

获得此探测结果的释无顿时非常兴奋。蛟龙们紧急对此区域的太空进行更细致的探测,很快发现了更多漂浮的小型飞行器,但同样的也已经全部损坏。

研究员蛟龙在对飞行器细致探测分析后与释无交流道:“根据巨型飞行器的结构,判断可能已经拥有了短距离的近光速飞行的能力。附近没有发现与虫洞相关的任何设备和痕迹,这个消失的物种似乎还没有掌握星际飞行的能力。”

得到蛟龙的结论后,释无十分好奇的问道:“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判断出是不是虫洞的相关设备和痕迹的?”

“如果是发展出了一定科技程度的设备,在相应的科技程度上会很多相关的设备会有运用到相关的原理和科技。如同在我们的母星附近探测,会找到相关的微型虫洞通信设备,还有与之相关的生产的设备,以及有使用后所产生的特殊辐射。可是在这里这些都没有找到。如果按你了解的,还可以参考已经毁灭的太阳系所留下的残骸,能够发现制造的相关的设备,比如已经破碎的水星上,会检测到相关的设备零件,利用太阳制造出虫洞的特殊辐射等。”

“这些设备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能够很清晰的扫描到吗?”释无想着在一个恒星系中探测,距离也非常的遥远了,再灵敏的设备也很难看清这些飞行器,更何况内部的结构。

“运用到相应的科技技术原理后,相关的设备材料都需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才行。只需要探测区域内有没有生产相关的材料就行,例如科技文明已经可以利用核能技术,只需探测星球上是否存在高浓度核原料就行。探测的原理用你能理解的方式类似扫雷设备扫描监测地下的金属一样。不过使用的技术完全不同,我们所使用的能更加精密高效探测到相关材料物质,所以不需要知道内部结构,在较远的距离上也能实现。”

在探测收集到的更多数据中发现,这个智慧物种是在即将达到虫洞穿越科技的时候,突然整个种族短时间被毁灭了。

研究员蛟龙推论的依据是,其一,在这颗恒星系中所有的行星和太空中设备全部都在同一个时期停止使用的。其二,非常短的时间停止制造和开发新的设备和科技。其三,对相关太空漂浮的设备检测制造的时间都在距今有38万年前制造的,没有探测找到之后建造的设备。由此推测可能是突然毁灭消失的,甚至连近光速飞船都没有离开此地,十分的诡异。

为了探究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诡异的情况,操作手蛟龙将探测器扩大了探索的范围。随即发现本来临近存在的一颗恒星现在已经爆炸消失了,留下了大量星际尘埃物质的遗迹,被抛射飞散到非常广阔的区域。这时蛟龙们才明白最开始先遣探测器探测到的异常数据,是这颗消失的恒星产生的异常。根据获取的抛射物质数据推算,发现智慧生命文明突然消失的时间和这颗爆炸的恒星时间上非常吻合。

研究员蛟龙非常不解的交流道:“这颗临近的恒星突然爆炸可能是所导致这个物种的毁灭。但正常情况下这颗恒星的寿命还很长,怎么会意外的爆炸呢?”

释无在探测器传回到探索艃的数据中,发现检测到非常少量虫洞生成的特殊辐射物质。联想到蛟龙之前说的几种情况恍然大悟道:“他们可能刚具备制造虫洞的能力,但技术还不够成熟。消失的恒星内有少量的虫洞特殊辐射物质,可能就是他们实验虫洞生成时留下的。但是试验失败了,恒星意外瞬间爆炸导致巨量的辐射爆冲向了他们生活的星球。尽管需要几年时间到达他们的星球,但是还处在实验中的虫洞设备致使他们这时根本没有超越光速的通信能力,无法知道已经失败爆炸的恒星情况。在几年后突然爆炸产生的巨量辐射爆到达他们的星球,毫无预警的将所有生命全部瞬间摧毁。所以才会看到似乎在一瞬间的情况下,恒星系内没有了任何生物活动痕迹。这一切可能都是他们自己发展出来的科技亲手毁灭了自己的文明。”

在对周围残留的痕迹和临近恒星爆炸抛射的物质分析,蛟龙们都认为释无推理的合理性非常高。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印证的数据也不是很充足,还不能完全肯定是这个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智慧生物,在不可知的原因下攻击临近恒星,意外导致这个智慧生物的灭绝。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灭亡是临近恒星突然爆炸导致的。

探测到此没有发现更多对于释无和蛟龙更有价值的东西,随后将这些数据归档保存后,开始继续向前探索更远的宇宙深空。

时间飞逝,很快的释无和蛟龙穿越飞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进行虫洞传送有26次了,飞行的距离达到了1300亿光年的距离。

在如此远的宇宙距离,仍旧没有发现宇宙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常数有任何的变化。释无不得不思考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一瞬间存在的宇宙到底有多大,边界在哪里。想到曾经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历时1082天终于完成环球航行,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其出发的两百多名的船员,最终只剩下了18名船员返回。思索着宇宙之大,可能要到达宇宙的边界可能还非常的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行。

释无想着这些于是向蛟龙问道:“我们人类发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这个宇宙的真理吗?”

研究员蛟龙回复道:“我们的科技都是暗星文明教给我们的,后来有部分吸收了垩的科技与设备制造。暗星方体里面没有关于宇宙形成这方面理论的知识,对于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的,以及怎么产生的我们也不知道。”

释无与蛟龙似乎在谈论又像是在自言自语道:“现在飞行的距离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可观测的宇宙范围。你们的星系群已经无法观测到,我们的银河系也无法观测到。在地球上半径最远的观测距离只有460亿光年远的距离,尽管我们现在已经飞的足够的远了,但现在看到的宇宙星系,除了位置有区别外与之前看到的都差不多。在维持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还是一样的。”

没等蛟龙回复继续说道:“如果宇宙间非常多的智慧生物,有了不限于虫洞技术的超光速飞行能力。像暗星文明在一亿年前给的技术中就已经有了虫洞穿越的技术,垩也掌握星际穿越的能力,攻击垩的智慧文明科技可能还在垩之上。如果同样的有星际航行的能力,那么在如此长的时间中,互相发现并遇到彼此的可能性将变得非常大。而且不可能在一亿年前才开始有能够实现虫洞穿越的智慧生命,应该很容易就找到曾经被消耗的恒星痕迹。在人类整个可见的宇宙范围里,930亿光年的距离,136亿年的宇宙生命中,总会有恒星突然消失,按正常情况肯定有部分恰好被人类观测到的。”

说到这里是释无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变得有些激动。立即查询当初记录了地球所有资料的卫星,查看其中拷贝出来的数据。这些人类文明发展的所有数据,释无本来是想着这次的远航如果找到合适的星球,用来培育人类学习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延续人类文明的基础。

现在查看这些数据释无是想从中发现,是否有人类曾经观测宇宙中突然消失的恒星。在查看历史记录中,赫然发现有详细的记载了很多恒星突然消失的记录,其中还有释无生活的21世纪一些恒星消失的记录。恒星直接突然消失的诡异现象,无法用常理解释,当时的人们只能给出几种可能的假设,最后到人类终结也没有研究出来真正的原因。

释无兴奋的说道:“人类可能早已观测到外星智慧生物了。这些记录的突然消失的恒星中,有些可能是外星智慧文明造成的。”并询问蛟龙道:“你们的记忆里面有没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恒星突然消失的记录?”

蛟龙好似在回忆,等待了一会儿道:“有恒星突然消失的记录,时间上的分布与人类能够精确观测消失的恒星多六倍左右。”

“这多出来的应该是你们相对人类有更加先进的观测技术,所以发现的比较多。”释无想了可能的原因说道。

“我们没有对发现消失的恒星有任何的猜想和总结。观测的数据中超过100万光年的恒星,其变化基本不会关注。因为光传播这么远的距离,时间已经太久远没有任何的价值了。我们早期还没达到星际穿越的科技水平没有太多的关注,至于达到了星际传送的程度也没有对这种异常有任何的质疑。”

“你们在一亿年前就知道有更高级智慧物种了,知道有可能是高等文明产生的结果,所以不会有任何的质疑。其实你们一样的可能很早就发现了其他的智慧文明的踪迹。”释无将这个发现的现象告诉蛟龙道:“这些突然消失的恒星很可能是智慧物种产生的,你们一直在寻找的高等智慧生物,其实早就在的你们的附近经过了,只是一直没有在意。而是一直在探寻非自然产生的异常痕迹,或是通过探测宇宙空间计算模拟能够产生生命的行星来进行探测。”

三个蛟龙这时才恍然大悟:“我们从最初能够星际航行时,探测的方向只想到了我们自己的发展经验来探索的。没有思考这种情况。”

释无想了想这一年多的深空航行说道:“我们虽然在宇宙中航行了这么远的距离,但是时间片段上只看到一年多的宇宙光景。必须是异常的情况刚好传到先遣探测器处恰好被检测到,才能发现智慧物种产生的异常情况或者发现虫洞穿越的情况。就像三个月前刚好遇到的38万光年外的一次异常情况一样,需要不早不晚到达,非常好的运气才行。”

释无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之所以你们没有发现高级智慧物种,很有可能他们拥有星际航行能力后,孕育出智慧物种的行星,甚至他们恒星的能源,可能早已不够他们使用。已经永远的成为了宇宙间航行的物种。不会固定在一个行星上,也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恒星附近。”

这时研究员蛟龙交流道:“如此说来确实是这样的,这将完全凭运气了。你为我们的探索打开了新的思路。当时我们蛟龙议论着如果要去更远的地方最好能够带上人类,以我们的能力可能很难发现宇宙中的很多奥秘。有人类才能更快的为我们在宇宙中披荆斩棘走出一条顺畅的路。”

操作手蛟龙也附和道:“在你还没有复活的时候,看到地球文明发展如此迅速,就已经有维修员蛟龙所说的最初想法了。你的这个仿生体在复活你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始研制了。想到以后如果达到星际远航的可能,不可能将所有的蛟龙带上用所有的蛟龙才能达到一个人类的智慧来探索宇宙。最好能带上你才能让我们在宇宙中走的更远,发现的更多。”

维修员也紧接着道:“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完全的正确。在你复活后将蛟龙的科技整体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很多困难,真的是我们的荣幸。想在宇宙中发现更多的智慧文明,带上你一起远航探索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