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穷乡僻壤

从“十八排”上面走下来有一个多小时了。

站在这里,透过树林,能够看到远处零零散散的村庄。

以其说是一个村庄,不如说像是羊拉屎似的散落在山谷下的几户人家。

大一点的村庄,也就十户八户人家,小的甚至只有两三户人。

由于四处都是高山,这些村落都是聚集在一条几米宽的小河沿岸。

一个村落最平坦的地方都不会超过一百米。

“开门见山,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十四个字,就是这里的村庄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

爷爷说道:“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到你姑姑家了。”

“还有半个多小时?可是,我的脚都快走不动了哦!”

“那我们就放慢一下脚步,走得轻松一点。反正,也不差这点时间。”

说到放慢脚步,杨辰才意识到自己的脚关节都已经发软,脚底也被汗水渗得湿漉漉的,脚板和鞋底都快要粘在一起了。

今天下午,已经走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山路,这种连续行走带来的疲劳,已经接近了他身体的承受极限。

这时,杨辰才感到解放鞋里面的脚板热乎乎地很难受,也不知道,脚底是不是被磨出了水泡?

如果把它脱下来,那股臭味一定可以把蚊子熏翻。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鼓励着自己。

他掏出了身上携带的小手帕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随后,他轻轻地吸了一口气,把手臂伸向前,再向后做了几个扩胸动作。不管怎么,都要把最后的苦难克服下来。

一路来,爷爷也讲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现在,不是说他没有故事讲了。

杨辰而是想让他的大脑能够得到休息一会儿。

等下到了姑姑家,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事情要等待他去面对,去操心,去解决呢?

他不仅是一个长辈,他更像是这里的主人。

这里的一切,当然还是由着他说了算。

以他的年纪,资历,见识,经验和处世能力。他相信,姑姑家里的这几口人,到目前来说,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没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他的心里,有着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临近山脚,杨辰发现,这里除了山,还是山;除了木,还是木。目光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没有水田,都是一些旱地。

山坡上种植有杉树、松树、油茶和沙姜等植物、作物。

旱地上种植有玉米、花生、木薯、红薯、芋头和淮山。

在靠近村庄或农户的房屋前,都堆放有不少从山上砍伐回来的杉树木。

这些杉树木的皮已经被剥掉,主要是让它们能够尽快晒干。

木材晒干之后,村民再通过马匹托运或人扛肩挑。把这些木材送到集市上去,换回自己的生产或者生活所需的用具和用品。

杨辰还发现,这些村庄,几乎都是依河而建,靠水而居。各个村庄和农户之间,由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连接着。

它是人们出行或是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们,就是有钱买上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合适的道路来骑。

平时,村民外出或者赶集,基本上都是靠两条腿走路。

在路上,看到相向而过的村民,他们都是一副步履匆匆的样子。脚步很急,步伐很快。这也是他们身居大山多年所养成的一种习惯。

假如你的步伐是慢吞吞的,会在走路上消耗掉你的很多时间,村民们肯定不会这样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