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赵家徐家

知了不停的在榆树上吟唱,单调嘈杂的音调给房间中三人带来了少许烦闷,若是不注意还以为房间是空的,三个人坐在那里都是一动不动如同雕塑。

“二郎,真的打算走这条路么?”徐显彤慢慢停下摇动的椅子。

“小侄不瞒四伯,洪州王坚和益州刘解都已经决定退出澄心堂,二十年前契丹南侵时其实我们已经分化了,那时福建和益州就不同心了,自崇矩公战死海上,咱们内部终于撕破脸皮,只是大家还念着旧谊都没有向宋廷告密。”徐炽也是一脸的悲愤,想当年举事的时候,他还年轻认为能一蹴而就,没想到被自己内部扯了后腿。

“其他人不谈,老夫只问二郎的态度,打算就这么轻易的饶了赵家?我徐家几百口的人命就这么烟消云散了。”徐显彤脸色开始变得红润,眼睛放出精光看着徐炽。

徐青枫赶紧过来给老父亲舒舒气,“父亲,您不要过激。”

徐显彤一把打掉徐青枫的手,“二郎,老夫知道天下大定,我等无故挑起战事是对百姓的屠戮,但是赵家就这样放过是不是太便宜了。”

“四伯,还请安享晚年吧,其实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后继无人了,我们的晚辈都不愿参与到这里,或者说作为父母,我们不愿意下一代再参与进来,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谁愿意冒这个除族的危险行事。”徐炽也是无可奈何,这也是至今他没有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儿子们的原因,他只想自己的孩子能安稳的过日子。

“好吧,其实老夫这里也是一样,现在只有青枫三兄弟知道。下一辈没有一人知晓我们的秘密。”徐显彤面色潮红,一脸的兴奋,“不过刘娥应该安耐不住,她早就想称帝了吧,虽然不知道刘美有没有将让刘娥接近赵恒的真相告诉她,刘美死后,益州的刘家也给刘娥清理的七七八八了,谁也不清楚刘娥到底知道多少,但是我们还可以帮她往前推一推。”徐显彤面色平静的说道,“这也是我的最后一搏了,从此之后再也不过问世事了。”

徐青枫心中一紧,“父亲,原来宫中的那个内应真是刘太后?”

徐显彤笑了笑,咳嗽了几声,“刘娥,她只不过是个棋子,谁能想到她能有这般造化,当年我们派刘美攀附赵恒,依靠刘娥的美色迷惑赵恒,本想等她入宫后按指示行刺赵光义,谁也没有想到她能成为皇后,我宫中的内应另有其人,我答应他替他保密而且只给他一条指令,所以你们不用问我他是谁了。”

徐炽其实也是前几年从徐崇矩那里知道,刘美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澄心堂一员,但那时刘美刚刚病死,大宋的皇宫虽然看守严密,但其实和筛子没有两样,到处都是漏洞,皇宫中发生的事情民间很快就能收到消息。自己也从徐崇矩那继承了一块玉佩,这是他在皇宫中内应的接头暗号。“四伯,有多少把握?需不需要帮忙?”

“谁敢说有十成把握呢,反正这次会够他们赵家闹腾一阵子的。”徐显彤笑了笑,拍了一下摇椅,“还是说说二郎的好进项吧!”

徐炽也笑了笑,“四伯,三哥,我们两家都是以盐立业,现在四郎得到一份秘技,无需煮盐,只靠太阳晒盐就能得到海盐。”

徐青枫站在那里明显抖了一下,徐显彤握紧了摇椅的把手,“这件事有几人知道?”

徐炽心中盘算了一下,“知道四郎要晒盐的人不会超过二十人,晒盐之法还需要四郎摸索,所以他才会来到海州选定郁州岛作为实验场所,不过四郎说他会在八月之前得到晒盐的法子。”徐炽说完从怀中拿出一个卷纸递给徐显彤,“这也是我过来找四伯的原因,在海州没有徐家的支持不可能办成的,况且璎游岛上还有我们的遗留设备,借着这次好时机刚好把他明面了,省得被人追查出来。”

徐显彤看了看纸上的内容,里面是一份契约,只要晒盐成功,郁州岛朝廷肯定会赐给徐硁一大片的盐场,徐炽希望用澄心堂的资金运作这个盐场,这样又可以将这份反宋的钱财洗白,他需要得到澄心堂几个长老的支持,福建的已经彻底退出,益州和洪州也不用指望了,现在就剩下海州徐显彤这个长老了。

徐显彤知道徐炽现在是铁了心要上岸了,他也知道那些义士也需要钱粮生活,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二郎说的办吧,老夫有点乏了,你们出去吧。”

徐炽和徐青枫躬身退了出来,刚出院门,徐青枫一把抓住徐炽拖到墙角,“二弟,你算算我家如果也晒盐能有多少进项?”

徐炽拍了拍徐青枫的手说道,“三哥,小弟预估一下比煮盐大约每年多二十万贯吧,但是朝廷允不允许你们晒盐这可是两说啊?”

徐青枫一听可有二十万贯的,哈哈大笑,“朝廷,他们什么时候管过我们家的盐田啊,等我那贤侄晒盐成功了,一定要给我一份方子。”

徐炽心中想到这是必然,不然我过来干什么呢?

海州的上空一片湛蓝,如同绸缎一般没有一点杂色。

东京的上空虽然没有了乌云,但是天空总是阴沉沉的,沉闷的空气中没有一丝让人舒心的因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政事堂中四人相对而坐,房外两丈之内也不允许有人存在,今天讨论的事情实在是有些棘手,因为这影响了未来大宋的财政收入,盐课是大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张纶的奏章中竟然可以将制盐成本降低到十文,这几乎是现在成本的三成,如果盐价不变或者稍微低一点的情况下,那收入是翻倍的增长,但是张纶也明确表示等技术成熟希望将盐价降低到二十文,不过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要点,毕竟盐价是他们说的算而不是张纶。

“大家谈谈意见吧,这土地和就不要谈了,给他就是,主要是能不能给徐家的外贸权,还有海州知州的人选。”吕夷简仕途第一步就是管盐,他深知盐业对于大宋的重要性,他手中现在正拿着张纶的奏章,他作为首相以来遇到的都是倒霉的事情,今天终于等到了一件决定国运的大好事。

“相公的意思是石延年这个通判定了?”晏殊问道,这个奏章是他第一个看到的,看完之后心中惊骇不已,他赶紧收了起来,今天一早等政事堂的相公到齐了,他才拿出来大家讨论。

吕夷简点了点头,他当然支持张纶的奏章,没有他的支持,张纶不可能升迁到现在的位置,张纶也可以算是他党羽,“石延年没有进士出身,治理一县也不过是中上评价,现在升任海州通判,的确是操之过急了,但是…”

吕夷简笑了笑,“但是我们决定下海州知州的人选嘛,我们可以同意这个徐硁的要求,只是我们哪能被一个毛头小子牵着鼻子走,同时调一只禁军前去看着,没想到范希文的这个弟子竟然如此了得。”

陈尧佐点了点头,“相公看样子心中有人选了,不知是哪位要员?”

吕夷简摆摆手说道,“大家一起商量,这个人一定要得到政事堂的全力支持,江淮盐运制置使张纶和我关系深厚,这件事我就不插手了。盐课大事,国之根本,海州晒盐乃是重中之重,只有中枢要员才能监控和镇压地方宵小,而且还必须是理财高手才行,所以老夫打算从三司各判官中选一人调任。”

堂内诸人都会心点了点头,晒盐是国本,海州知州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不过三司的判官乃是要职,如果不了解海州晒盐情况,没人愿意去上任,但是这种大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夏竦在看到奏章之后,心里一直在盘算怎么让自己能分一杯羹,当吕夷简抛出一个海州知州后点到三司的判官,他心中有了答案,他看到时机差不多了,他轻咳了一声。

“三司度支判官庞籍如何?”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