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二破原州

小部落不管是乱世之中还是和平时期只有被吞并的宿命,不大不小的就很尴尬了,要么能崛起成就一番事业,要么将自己卖个好价钱,郢城俞龙此前跟随李立遵也是叱咤一时,李德明被他们打得望风而逃,宋军算是堪堪一战那是因为曹玮实属名将,只是现在他老了,他的儿孙们没有一个成气候的,他死后希望家族还能延续,这就不得不找个好买主,他本意是卖给宋朝,毕竟他们钱多,可是信送过去了却没有回应,加之庆州之战宋军大败,党项崛起俨然是不可阻挡,他便有了别的心思。

郢城俞龙桌子上放了一封信,很重要的一封信,一封恰恰不能抵挡的一封信,李元昊给的封赏十分诱惑,却也十分危险。

李元昊送信的时间很有分寸,信送到之后离给定的出兵时间只有十天,这给郢城俞龙没有多少思考的时间,更令他犹豫不定的是,李元昊要求将唃厮啰儿子老婆送到兴庆府。

唃厮啰一直不愿意消灭他的原因,除了想吞并郢城部之外,还有便是希望郢城俞龙能将磨毡角送回,可是他知道磨毡角去青塘就是死路一条,李立遵临终托付他照顾女儿外孙,磨毡角更是他看着一天天长大,人老了就是喜欢孩子,他实在不忍心将他们送到青塘或者党项,更主要他还想给自己的子孙留一条后路,通远军的包知州颇得番部人心,或许这是一个好的归宿吧。

郢城俞龙深思了一会儿,抬手写了两封信,他拍了拍手,一个仆人进来后站在那里。

郢城俞龙推出一封信,“最快速度送到兴庆府。”

仆人不说话拿着信就走。

郢城俞龙看着另一封信,犹豫了很久,叹了一口气,“备马,去趟将军府。”

灵州,大雪过后,圆盘大的月亮,将整个大地照的像白天一样。灵州此前一直是党项的核心地带,这里山川汇集易守难攻,十六年前李明德命贺承珍依照东京样式,在怀远县新建兴州作为都城,但灵州一直都是党项的军事和政治重镇。

殿内济济一堂。

“郢城俞龙这个老狗竟然耍滑头,竟然让磨毡角跑到宋朝,说什么李立遵余威犹在,有人通风报信放跑了磨毡角,我看就是他自己放走的,老狗想脚踏两条船,此等不忠不义之人,待打下会州,我定要砍了他的脑袋。”咩迷花麻拍着刀柄说道。

仁多忠护接着说道,“陛下,郢城俞龙借口收拾内乱推迟两天出兵,这分明是仍在观望,待我们与宋军正面开战之后,他便有理由出兵助阵,至于是助大夏还是大宋,那就要看战场态势了,末将认为此人决不可留。”

李元昊到时沉住得气,野利仁荣对郢城俞龙早有防备,野利家有一只队伍打着郢城部的名号偷袭宋军,反正都是番部,宋军不会认真辨认的,我倒要看看你郢城俞龙怎么办?等到战后再慢慢收拾这条老狗。

“两位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军的意思,朕已经知道了,郢城俞龙出不出兵都会是宋军的目标,因为有封信我已经送给唃厮啰了,我们还是商谈下这次进军方略吧。”李元昊拍了拍座椅。

底下立即肃声。

“官家,可供大军两月之用的粮草已经备好,三万横山步跋子已经在原州山麓集结,只等野利家信号便可一举攻入原州。”张元说道。

底下不少武将一愣,野利家不是叛逃宋朝了?怎么原来是假的。

几个核心将领面色如常,李元昊在来到灵州后,便向他们交代了整个作战计划,虽说野利家肯定是头功,但自己还是要好好表现的,不然战后分钱不好大手捞钱。

李元昊对张元掌管后勤十分满意,虽说他有时喜好卖弄聪明,但这等人才在党项还是太少了,野利仁荣只能出谋划策统筹全局,要是让他做这么细致的活怕是够呛。

他转眼看了看站在队伍末尾,一直低着头的梁易道,这是庆州之战投降大夏的知县,也是大夏唯一一个进士出身,他投降大夏的政治意义,可不是杨文素、张元、吴昊这等落榜生能比,所以李元昊好生安置此人,调任中枢担任御史台御史。

“梁御史。”

“臣在。”党项发饰的梁易道出列答道,他是天生八年进士,与欧阳修、蔡襄同年,按理说五年时间成为知县,这已经是很快的晋升速度了,但是梁易道不满足,在洛阳时,欧阳修与他花天酒地攀附钱惟演,自己虽很快升任知县却是在这西北蛮荒之地,欧阳修动动嘴皮竟回到中枢高居御史之位,他不认为自己比欧阳修差,他要证明自己,通过对话他发现李元昊乃雄主,党项军队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比宋军不知高多少,他若辅佐李元昊占领关中,那么吞并天下并非是奢望,这样自己必然名留青史。

“梁御史,可有胆量回原州,朕想派你去原州索要野利遇乞。”

“臣愿往,臣定会让赵明达进退失据,扰乱他的思绪,令其做出错误的决断,掩护我大夏军队挺进,臣还会联络原州旧友起义,响应大夏的攻势。为大夏,臣赴汤蹈火义不容辞。”梁易道躬身回答。

到底是进士,说话就是比武夫们听的舒服,李元昊拍手说道,“好,梁御史,真乃国士,宋朝腐败无能佞臣掌权,竟将此等人才埋没,幸好被朕发掘,真乃天祝大夏,此战大夏必胜。”

众将拔刀高呼,“大夏必胜,大夏必胜!”

十月二十二,原州州城。

赵明达一脸鄙夷的看着对面这个秃发党项男子,堂堂进士竟然认贼作父,党项弹丸之地,等大宋十万禁军整装杀过来,李元昊还不乖乖束手投降,庆州之战不过是那卢南峰愚蠢至极,好好的坚城不守非要去野战,看老夫怎么教训党项。

“梁易道,老夫对你很是失望,按道理说老夫完全可以将你擒下,押送至东京受审,但念在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进士,老夫给你一次机会,你回去让李元昊安分守己,不得妄图侵扰宋境,否则待我朝十万大军到来,尔等不过土鸡瓦狗罢了。”

梁易道嘿嘿一笑,“赵知州,不要说些没用的,野利氏乃党项人,我国主怎么处置,是党项人自己的事情,如今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带领两万野利氏叛逃至宋境,宋朝若是接纳野利氏,便是向党项宣战,两国开战这个责任,赵知州可要想好了。”

赵明达脸色一暗,“送客!”

梁易道刚走,野利旺荣从内间走了出来,他跪在赵明达面前,“赵知州收容之恩,野利旺荣无以为报,李元昊暴虐无常,我等回去便是死路一条。赵知州放心,野利氏的老儒家眷都会留在州城,我亲自带领兵马去应战李元昊。”

野利氏是党项大族,如果他们投靠宋朝,那对于西北边境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自己只要在稍加运作一下,这泼天功劳大部分都会是自己的,我赵明达进入中枢为相指日可待。

不过他也知道,不能轻信这群党项人,所以他将野利氏安置在州城附近的钟富镇,进入州城的只是野利家核心的两百余人,野利旺荣想带兵应战李元昊,若是阵前倒戈,拿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况且自己一向反对野战,他暗暗决定,“野利将军,不必如此,你们能归附大宋,自然是大宋的子民,但与李元昊野战是万万不能的,本官决定,让你率本部三千人支援萧关,野利遇乞将军率六千人在城外扎营,其余家眷全部安置在州城,将军意下如何?”

野利旺荣赶紧磕头说道,“一切全有知州做主,末将这就点清人马支援萧关。”

野利旺荣头紧贴着地面,没人看的清他的表情,他暗笑道,“大哥真是神人,连支援萧关兵马的人数都能猜中,这狗官还以为布置得天衣无缝,却不知,呵呵呵。”

十月二十四,大雪。

赵明达站在西城城楼上,看着野利家的妇孺老弱搬运着家当从城门源源不断进入,队伍中的男丁不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就是十一二岁的小孩,野利遇乞在城外三里处建造营房,他们的兵器铠甲全部被堆放在城门口半里地的位置。

赵明达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只要人质在手,野利旺荣就蹦跶不起来,然后再击退李元昊,哪怕不坚守到援军过来,他就是首功,他心里盘算着下面如何据守城池。

忽然城门底下喧闹起来,赵明达面有怒容,“城下为何喧哗?”

不待有人回话,一个吏员慌乱的从楼梯跑了上来,“报,知州,野利部的妇孺皆身穿坚甲,她们已经将守门将士全部斩杀,并用行礼在城门外围设置了防线阻碍军队进攻,还请知州速速调兵镇压。”

赵明达心中一惊,他刚要说话,忽然感觉有隐约的震动感,他抬头向前方望去,两眼一黑直接晕倒在地。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