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亲尊有别

在徐硁感叹平平无奇的婚礼时候,更多的人却感叹扬州很长时间没有这么隆重的婚礼。

刘几拉着张方平的手开心的聊着,“安道,真是巧啊,你怎么也在扬州?”

张方平朝四周拱手致意,“下官张方平,新任的楚州盐务判官,见过各位官人,四郎和我在应天书院是同窗,刚好下官的到任的时间还有一点,所以特来参加好友的婚礼。”张方平这段话完全和刚才对徐硁说的完全是反的。

刘几哈哈大笑,“哦,竟然和新郎官是同窗,那和大家讲一讲新郎官在应天时壮举,听说新郎官当众拒了晏相公的提亲啊。”

一边的王立王知州来了兴趣,晏殊可是和吕夷简不对付的,要是能这里听到什么晏殊的把柄就更好了,“哦,还有这等事,不过晏相公宰相肚中能撑船,说说也无妨。”

张方平也不隐瞒就原原本本的将富弼的选婿宴讲了一遍,一圈的官员对于徐硁装晕这件事,哈哈哈大笑不停。

圈外的人听到这边如此开心,很多人也赶紧凑了过来,这里立马成了厅内的中心,张方平对于徐硁在应天的事情如数家珍,当然这里讲的都是他加工过的无痛无痒的笑话,他不傻当然不会说曾经痛打王拱辰的事情说出来。

厅内的一角一个白净的中年人正在那里饮茶,这时一个身穿华丽的锦衣来到面前,“这位仁兄,在下王惟熙,小弟坐一会儿不打扰吧。”

“贤弟请坐,在下庐州包拯,我们都是客人,哪有打扰的说法。”包拯伸手示意请坐。

“哦,包兄,咱们可都是雀儿的娘家啊,家父月初认雀儿妹妹为义女。”王惟熙笑着说道。

“哎,董家那边实在不像话,虽说是养女,但怎么如此薄恩,包拯谢过王家救助之情。”包拯抬手向王惟熙致谢。

“哪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包兄可以放心,雀儿妹妹在徐家不会受到亏待,虽然卫慕姑娘的是党项大族之女,今天扬州的不少武将也过来攀交情,想从他们那里获取些宝剑,但是雀儿妹妹有四郎的母亲撑腰,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进门两位夫人的说法。”王惟熙讪讪说道,徐家真会玩,哪有成亲一次进两个夫人的说法。

包拯也是笑了笑,“按照大宋律,今天这事的确有点触犯律法,但是王知州都在这里没说什么,又没有其他人起诉徐家,民不诉,官不究。在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闻商贾有平妻之说,徐硁没有入仕途还是商贾之家,这样看来也没有什么。”

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婚姻乃是天地之合,世间只有一个天一个地,岂能有一天两地之说,况且徐家的族谱上应该只有一位正妻的名字,至于合法与合理,还不是世人的一张嘴。”

王惟熙听到是异常的刺耳,他脾气算是好的了,但依然愤然而起怒视刚才说话之人,那人面色如常,根本不介意王惟熙的怒视,身边的一个半大小子却十分的尴尬,他来了来了那个中年人的衣袖。

“纯佑,我说的是实话,你不要拉我。”

“在下王惟熙,不知阁下大名,为何在这等良辰吉日出言污蔑主家?”

那人哼一声站了起来,“在下石介,乃徐硁的学长,教训下这个不成器的师弟有何不可。”石介刚好在陈州任推官,在陈州他虽公事公办,但太过于严苛又不讲道理,导致手下办事人员对他多有怨言,范仲淹作为陈州通判自己不能来参加徐硁的婚宴,便让范纯祐前来道贺,刚好他想让石介出来散散心,顺便缓和下石介和徐硁的关系,所以才让石介护送范纯佑前来参加婚礼。

石介在陈州听到徐硁对于纪念园的建设也是心中肯定的,但是今天他知道徐硁竟然娶两个妻子,这让一生都遵从儒家大道的耿直男怎么能安心吃酒宴,他本就对徐硁这种特立独行自由散漫的行为看不惯,当他听到隔壁二人的对话之后嗤之以鼻,一时激愤才有刚才的那番话。

王惟熙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却也不愿意就此承认他的说法,“天地之合乃是大道,人间姻缘那是常道,二者怎可一致,况且世间之人难道就只有一次婚姻么,只有一个妻子么?续弦的难道不算么?”

包拯心中叹息,王惟熙说的根本就是狡辩,难以驳倒对面这位石介,他心中对于徐硁娶两位妻子也是稍微有点不认可,此时他没有说话两不相帮。

“石贤弟此言差矣,泰州胡瑗想问一个问题,嫡母和生母哪个才是更加重要?”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问道,这个人就是徐硁在泰州城前遇到的胡瑗,他在泰州的家族对他果然没有多少好感,此次来泰州他没有跟随王家的车队一起过来的。

石介鄙视的看着胡瑗说道,“当然是生母重要。”

胡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石贤弟,自古至今,在皇家甚至侯门为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么生母不重要,只有嫡母才是重要,这与你的说法可大有问题。”

石介一时无言,他还想怎么反驳年前的这个中年人。

胡瑗不容他多加思索继续说道,“尊尊为先,还是亲亲为先?我们的礼法和孝道都没有绝对的标准,难道今天仅凭贤弟一面之词,就能决定合法还是合理么?”

包拯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这胡瑗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没想到乡野大贤在此见到,他站起来向胡瑗致谢,“胡兄大才,胡兄这番言论颇有见地,受包某一拜。”

王惟熙点了点头,他那套说辞自己都觉得丢人,胡瑗的话虽没有直接解读徐硁的婚姻,但是他的范围更广阔更加有深度,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徐硁那个就是皮毛,这也是当今大儒都在争论的问题,他向胡瑗拱手致意,虽然王胡两家现在还是不对付,但是胡瑗这个人能为徐硁说话,那就是他的朋友。

这时院前有人在骚动,他看到不一会儿厅内也让开了一条道路。

一个宦官在前面带头,身后跟着三个仆人还抬着一个大箱子,王惟熙和包拯相互看了看,他们心中不由得想到,难道徐硁的婚礼惊动了官家,这不可能啊。

“徐官人何在?奴婢是来道贺的。”一个尖锐的声音从那宦官口中发出。

徐炽早就从徐研那里得到信息,说汝南郡王派人给四郎送来贺礼,徐炽一听就头大,和藩王结交这罪名可大可小,况且徐硁就是因为太后的关系失去了省试的资格,他赶紧来到宦官面前,“徐某见过中官,犬子正在内室不便见客。”他不想徐硁与藩王扯上关系,只能以这个理由搪塞过去。

“奴婢见过徐员外,小官人曾经在应天府教授过郡主,这里是郡王送给小官人的贺礼。”小宦官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徐炽,“这是郡主给小官人的信,请务必转交。”

徐炽接过信后心里一声叹息,但是口中说道,“徐某谢过郡王和郡主,请中官放心,徐某一定将信件交给犬子,今天是犬子吉日,不如中官留下来喝杯水酒。”

小宦官客气的躬身说道,“员外好意奴婢心领了,但是奴婢还要赶着复命,耽搁不得。奴婢祝小官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小宦官说完带着三个仆人就走了,徐炽当然不会让他们白跑一趟,在他们出门的时候肯定会给很多的喜钱。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