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巡视江南,真实天下

“对了,瞻离,这几天爷爷没有见到你。”

朱棣疑惑的问道:“你难道一直都泡在了工部?”

“对啊,皇爷爷,工部的新式火枪快要打造出来了,瞻离也着急想要快点看到,所以就一直待在了工部。”

朱瞻离天真一笑:“为了大明,吃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你这孩子!”

朱棣摇了摇头:“只要有进展就好,工部那帮工匠,朕给他们研究新式武器,已经花费了几十万两白银,看来没有白花。”

“皇爷爷还记得上次答应孙儿要一同巡视民间嘛?”

朱瞻离笑道。

“当然记得,不过那一次只在北京城附近巡视了一番,没想到收获如此之多。”

朱棣回应道。

老百姓给大明带来了好几座煤矿山,日后都可以给大明将士每一个士兵都备上甲胄。

大明自立国以来,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拥有甲胄。

那是精锐士兵才会得到甲胄的赏赐。

军籍士兵的武器甲胄,往往全是由上一代人所传下来的。

很少有打造新甲胄。

一副好武器甲胄,需要花费的银两,都足以买上一匹好马。

“说起此事,朕还真要感谢上次在北京城附近遇到的那个老人,没有他,大明岂能得到煤矿山?”

朱棣笑道。

“皇爷爷,今天瞻离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可以趁着新式科举即将要开展之前,去江南巡视一番!”

朱瞻离说道:“江南一带一直都是朝廷的重税中心,皇爷爷应该也有很多年没有去过了吧?”

“你这小家伙,莫非又想到了什么好点子?”

每当朱瞻离这样说,朱棣就知道肯定是有好事要发生了。

不然这孩子不会这么说。

鬼点子一大堆,而且都挺管用。

“皇爷爷,你猜对了!”

朱瞻离狡黠一笑:“南京的内阁大臣不是在奏折里面请求皇爷爷不要去南京监考嘛?这次咱们偏偏不让他们如愿!

反其道而行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今年科举将会在三月份举行,我们赶到南方只需要十多天就能赶到。

这其中接近考试的一些时间里面,我们可以好好考察江南民间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告诉任何人,依旧带着锦衣卫去看看。”

“好,爷爷答应你。”朱棣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下去:“有你爹在,太子在朝廷,朕能放心和你一起去。”

汉王和赵王那两个搅屎棍也被间接发配到了辽东那边,所以朝廷暂时可以安宁一阵子,能够多做一些事,不怕被干扰。

朱瞻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亲眼去看看,江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的日子,地方上的父母官又是怎么样的日子,那些商人们过得又是什么样的日子。

只有亲眼看到,才能拿出相应的答案。

之所以在新科举之中加入那一条,成功考取功名之后,必须要去基层历练一番,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会有显著的效果,选拔出来的官员,都将会是能力最强的一批人。

要是让李白去当官,他当的明白嘛?

也不过只是个理想主义者罢了。

曾经李白这位诗仙差点因为参与夺嫡的事情而被杀头,若不是有人求情,他怎能游走天下,写出那等好诗?

能写出那等诗歌,李白曾经见过无数人,见过无数风景,历经千辛万苦,这才达成一件事的顶峰,被世人称之为诗仙。

同理,换成是朝廷钦点的状元郎,让他们去为官做事情,若是没有十多年的经验难以成才。

一名朝廷大臣,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成为合格的臣子,能办实事,能够独当一面。

虽然改革后的新科举会有点区别,但是能大大降低无能臣子的出现,就凭借这一点,也不是其他的东西可以相提并论。

“那皇爷爷,明天出发可以嘛?”朱瞻离看向朱棣。

自从来到大明,他就没有好好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大明到底有何等风景。

朱棣深深看了这孩子一眼。

然后忽然想起来。

是啊,这孩子这些年来,从未真正意义上出过宫。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而且这些年,他何尝又去过民间玩过?

那也是一场艰辛的旅程,那个时候在北京城这里装疯卖傻,为了躲避建文那个小王八蛋的谋害,迫不得已下做出的决定。

“既然如此,明日朕便带你去江南巡视,今夜你好好休息!”

朱瞻离点了点头:“好的皇爷爷。”

心中狂喜,终于能去江南好好看看了。

那边到底是何等的风景。

自大宋之后,天下的经济中心就在江南那一带,那里曾经出现过无数富豪。

……

第二天早上。

朱棣就召见了朱高炽。

“老头子我离开北京,身边只带一千身穿民服的锦衣卫,离开这段时间,朝廷就交给你了!”

朱棣深深看向眼前老实巴交的太子爷。

“爹,你要离开北京?”

朱高炽先是一愣,而后大惊失色:“离开北京巡视天下,身边只带一千锦衣卫怎么能行?”

“行了行了,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你家老爹,你老爹我还不傻。”

朱棣摆了摆手:“昨天江南那些商人联合百姓上奏的奏折你也看到了,朕想要去江南看看,真正的老百姓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若是有人询问,就说朕累了,想要好好静养一段时间,谁都不见!”

“这……爹,要不昭告江南布政使?”朱高炽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若是昭告了江南布政使,那朕去暗访的事情还能见到成效?只怕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官员就等着来蒙骗朕!”

朱棣摇了摇头:“事情就这么定了!”

“那爹,三个月后的科举殿试怎么办?”

“好办,由你和内阁大臣挑选出合适的考生,最后等朕回来,统一发布新科举以及科举的考中考生的名单。”

朱棣想都没有想,立刻下了决定。

“是。”朱高炽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含义。

爹的这个决定,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差,让往常考取功名的考生和新科举考出来的人才,从而做一个比较,看看到底谁更胜一筹。

也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