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折磨不行,最后关头

第一百章:

朱瞻离那边,倒是惬意的很。

搞垮一个竞争对手,他还是非常的擅长。

这饼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对于他来说,就是动动嘴巴,然后脑瓜子好好转一转,基本上就成了。

看着朱棣大口大口的吃饭,王彦忍不住提醒道:“皇上,等下就是庆功宴了,您现在吃这么多,待会儿在宴会之上,如何享用美食?”

这个时候,朱棣和朱瞻离才想起来,马上就是庆功宴了。

带领大明铁骑五万大军的英国公张辅终于凯旋归来。

这个时候,天下百姓都恨不得都跑到紫禁城来,欢迎大明铁骑的班师回朝。

骄兵必败!

这次张辅一回到紫禁城,一看到朱棣也是亲自迎接,连忙就从马背上下来,然后穿着一身厚重的铠甲跪倒在地。

“微臣不负陛下所望,成功凯旋而归!”

朱棣看到这一幕,对张辅那是愈发的欣赏了一句,然后淡淡一笑:“好!

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个字以内徘徊。

胜不骄,败不弃。

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此次宴席上,所有大臣都开始狼吞虎咽。

不是所有大臣们的厨子,都能够有御厨那般手艺。

否则他们今天怎么可能这样?

毕竟谁都没有御厨厉害,他们在民间找的厨子,哪里比的上经常为皇上做饭的御厨?

很明显,这就是一个伪命题。

看到橙子们如此劳动也足矣爷就放心了,平时这公里内的宴会上面的一些菜。

这些臣子往日里可都是不屑一顾。

朱棣对这一点还是非常清楚。

但是今日事情却突然发生改变,必然有因。

如果不是自家孙儿发现的精盐可以提升食物的美味,恐怕他朱棣到现在为止,都还要被大臣们笑话。

实在是太窝囊了一些。

笑话的源头。

自然就是说他朱棣没有见过世面,他们也算是皇上的臣子,什么事情没有干过?

很多事情全部都干过。

啥事件没经历?

不过呢,前段时间的精盐,算是把他们的嘴巴给彻底堵上了。

很多大臣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精盐这个东西,已经把他们腰包里面的银子弄走了不少。

只是许多的大臣都没有发现。

大明国库里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臣子们,其实都不在乎自己俸禄有多少。

他们的俸禄非常少,少的可怜的厉害。

可是外块很多啊。

难免不会有人不遇到事情不去求助他们,这样下去自然而然就有油水了。

“各位爱卿想必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看到底下的大臣们,一个个都露出了满足的表情,朱棣那叫一个高兴,随后话锋一转:“此次当属英国公为首功,上前听封!”

“微臣,叩谢陛下!”

闻言,张辅连忙走出席位,跪在地上听旨。

“朕知英国公于鞑靼一战击溃其主力,令鞑靼十年之内,不敢侵我大明疆域,此乃大功,食禄由五千石,改为三万石,赏黄金三万两!”朱棣淡淡的宣读自己的旨意。

“臣,领旨叩恩!”张辅连忙再拜。

什么?

难道就这么点赏赐吗?

多少年了,大明的军队能够在大草原上,击溃那些个鞑子,真是大功,可陛下这是不是奖赏的太少了?

顿时就有大臣从心底提出了疑问。

熟悉的大臣们都在用眼神对视着,各个心中都充满了疑惑。

这可是大功啊!

但是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出来反驳朱棣。

毕竟,朱棣才是皇帝。

但是其中一个大臣连连冷笑,他就是解缙,他心中明白。

皇上这种赏赐,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你想想啊,谁还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再继续赏赐一个国公?

再上一步那可就是封王了!

要知道。

王,那可是一方的诸侯!

天底下除了皇上,就是王最大。

而且按照大明的规矩,是不可能封一个活着的王。

就连当年大明开国时的第一功臣徐达,都是死了之后,这才追封了一个中山王。

可见封王之困难。

大臣们都觉得今天这次庆功宴是来看笑话的。

因为,按照英国公的地位和身份,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再封下去,就是王了!

果然,今天永乐皇帝,开口说的赏赐,大臣们全部都自动跳过,省略了。

毕竟一个食禄三万石和黄金三万两,这没什么稀奇。

倒不是说钱太少。

只是钱,对于身处于他们这个地位上面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没用了。

想要钱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在大臣们以为这次宴会就要结束的时候,朱棣又再次开口了:“叩谢什么,叩谢早了,朕的话还没有说完,谁和你说,就这么点赏赐了?”

“啊?”

张辅一脸懵逼的看着朱棣。

啥,还没有封赏完毕?

不是结束了?

朱棣心里寻思,他可不是那种擅杀功臣之辈,毕竟大多数的时候,都需要依靠大臣。

更何况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统帅大将。

翻过来翻过去,大明他比较放心的就属于邱福,樊忠,张辅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樊忠,还比较年轻,只是因为当初起事之时,一直跟随在朱棣身边,对他忠心耿耿。

邱福呢,这位应该在这次大战里面死的人,居然活下来了。

对此最感到惊讶的人,还是当属于朱瞻离了。

毕竟,这又证实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的大明,和历史上的有些不太同,应该就是个平行世界。

朱棣淡淡一笑:“因英国公于我大明有大功劳,朕决定重新恢复始皇帝时期的军功制,另外加封英国公为彻候,享食禄十万石!”

天呐,又加封一个爵位!

彻候这个爵位,在大秦的时候,算是最高的职位。

后来到大汉,最后改成了烈候。

是因为彻字犯了和汉武帝名相同的名。

“陛下,万万不可啊!”

文官集团里面的解缙,又第一个蹦出来了。

重新设立军功制。

这是明显要给武将们一个提高地位的机会啊!

对于文官集团比较靠前的臣子,解缙当然不想看到这帮勋贵再做大。

这明显就是不太符合他们的利益。

武官做大了,倒霉的人,其实还是这帮文官。

这些年来,他们文武之间对立是非常严重。

如果不是因为朱棣在旁边周旋,他们怎么可能相安无事。

武官,自然就是上战场领军杀敌。

文官是来治国,稳定国家平安的存在。

文官杀人,就是动动嘴皮子,其余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问。

而武将则是不同。

他们需要干的事情,那可就多的多了。

开疆扩土,保家卫国,都是他们在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