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造反

既是献瑞,那就不能全完托付给别人传话,董指挥派遣小张带队,前往西安,然后与陈公公一同将贺表与贡品送往京城,这边前脚出发,肃王的密奏随后也发往京城。

吴老四昏迷了一整天才醒过来,全府上下无人敢提他受伤的缘故,私底下却流言纷纷,吴老四精熟资治通鉴,自然知道所谓谶语大多为所谋着伪造,对当时发生的事也以巧合论之,但小张经此事后在兰州卫的地位拔高一大截却是事实,自己因为不敬天意而摔断腿成为大家的笑柄更是事实。

这一日在屋中闷躺,他想闷坐,但实在起不来,尽管伤得不轻,成为笑柄,对自己在兰州卫的地位却影响不大,不知道为什么心里莫名的慌乱,像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使人拿来自己的改命宝书资治通鉴随便翻翻。无意中看到影射、避讳几个字。心念一动,收和尚头,和尚头,和尚,惊叫一声:不好。脑中霎时一片空白,一身冷汗。忙起身往外跑,忘了身上的夹板,惨叫一声摔下床去。下人闻声赶进来,吴老四不等他搀扶,令其赶往卫府阻止发贺表,如果已经发出,要立即追回。

不一会下人跑回来汇报,找不到董指挥人在何处,卫府人道贺表已于两天前发出。

吴老四怒道:他一个书呆子能去哪,快去打听,今天必须找到姓董的。

过了一个时辰,下人又回来,还是找不到董指挥,不过听说今早妓馆送进卫府两个小脚女子,听说是刚从江南运过来的,娇艳无比。

吴老四拍着床铺怒吼:一招失算,满盘皆输,这姓张的是打算灭了我兰州卫。紧接着又是一声惨叫,他忘了胳膊也是断的。

府里亲信全聚拢过来,对这个说辞莫名其妙,就受了点伤而已,至于全灭吗。吴老四怎敢将其中关节讲出来,但自己谋划了这么久的局面怎能轻易放弃,令几名亲信拿着自己佥事的令牌快马追赶送贡品的队伍,务必将人拦回来。

又令其他人立即去九州山沟里把那几个字给铲了。众人疑惑,神灵给你降罪,为什么让我们去,但领导大声叫骂,无奈只能拉了几车搭架的材料出发。在崖壁下向神灵告罪了半天才敢施工,不想刚搭起来又是一阵狂风将架吹倒,摔伤了好几人。期期艾艾的回去复命,自然是臭骂一通。

第二天又一队人马被迫出发,这次还没搭起来,架子就自己垮了,这下彻底没人敢去惹事非。几次折腾,全兰州城都知道祥瑞的事情,民间流言纷纷,不明所以。

董指挥派人责骂,不该如此狂背,亵渎祥瑞。吴老四不理会这些,直言要面见指挥使,有重要情况汇报,来人说指挥使忙于公事,给自己吩咐完就急匆匆走了。他也不知道人在什么地方,只能有机会了再通报。

又过了两天,追进贡队伍的人回来,言说出了秦州地界才追上,队伍由小张亲自带领,不听自己指挥,拿出佥事令牌都没用,后来使计策,骗对方拿出贺表,趁其不备当场撕了,才算完成任务,为这件事,双方还打了一架。

吴老四心中才稍稍平静一点,祈祷小张只是为了博取地位权势,没有其它想法。

半个月后,锦衣卫来人将兰州卫控制起来,又前往九州查看现场,更有乡民汇报,兰州卫几次三番有军士拉着搭架的材料前往事发地。于是便确定肃王所奏非虚,兰州卫董指挥使伪造谶语,意图谋反,对先帝大不敬。属十恶不赦之首罪。

董指挥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让人从两个美女中间提走。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很是错愕,声言自己发现了祥瑞,这是大喜事啊。

锦衣卫来人抽了两鞭子骂道:他妈的狗屁祥瑞,辱骂先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辞也敢流传,你是怕九族活的太舒坦了吗。

董指挥琢磨了半天才明白怎么回事,指天发誓,祥瑞中所说和尚头只是本地小麦的名称,绝无影射先帝的意思。

锦衣卫道: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既是祥瑞为何不见你上贺表,而是暗写在布袋上,有何图谋,宫中可有人勾连,消息是传递给谁的。

董指挥茫然道:我写了啊,贺表与贡品一起派人送到京城的。

锦衣卫喝道:还不老实,来人啊,大刑伺候。

董指挥急道:上使且慢,我的确派人去了,不信您去问验收贡品的陈公公,他能作证,兰州卫的张队长与他一起送到京城的。

锦衣卫道:我们早问过陈公公了,你的人在西安交接完贡品就回去了。

另一锦衣卫道:别跟他废话,到这个时候还扯谎,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上大刑。

卫府的监狱惨叫连连,犯人纷纷向方生祝贺。

吴老四却因祸得福,尽管一样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坚称祥瑞是假,与自己无关,加上其他人的供状都说明吴老四自始至终反对这次献瑞事件。报得上级后,免于刑罚,现下兰州卫其他高层都涉嫌谋反,只他一人无涉,所以由他暂领兰州卫事务。同时把李千户从黑石川召来,暂领佥事,主持兰州卫的城防与军事。

吴老四拖着伤腿回家,请出资治通鉴放在供桌上,请画师描了涑水先生像,上香叩拜。

献瑞事件的关键证人小张却一直没有下落。

关键证据缺失,但现在属于战争年代,没那么讲究,加之谋逆大案向来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锦衣卫草草结案呈报皇上,迟迟等不来消息。一个多月过去了处决诏书没来,却等来了朝廷急招锦衣卫回京的命令。

案件的处理没有下文,审理的人却全走了,这案子怎么办,李千户担心情况有变,想把董指挥等人处决了,绝了兰州卫的后患。吴老四却是不敢,没有诏令的情况下,诛杀三品大员,疯了吗。万一朝廷追究起来,别说前程了,脑袋都留不住。因为卫府内卫都掌握的吴老四手里,李千户手下兵再多,也不能公然闯进卫府诛杀逆犯,没有合理借口的情况下,士兵也不会听令。

现下燕王攻势迅猛,朝廷节节败退,未来局势如何谁都不知,人心浮动,兰州虽处千里之外,但也如浮萍般飘摇,这种时候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吴老四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每天待在卫府不出门,将亲信全都召集在卫府随时听令。又让妓馆送来一批美女,供自己和弟兄们享用。

但如此僵持,方生就危险了,吴老四随时都有可能找借口下黑手。

兰州城不像以前到处都是吴老四的人,但肃王还是很谨慎的把几人秘密招进王府。

李大嫂赞道:小金花的计策真是绝了,两句话就把兰州卫给连锅端了。不过我先告个罪,那天他们来的太晚,大太阳晒着,实在困得受不了,不小心睡着了,险些误了大事。

小张道:你还好意思说,吓得我一身冷汗,吴老四鬼精鬼精的,要不是老天爷帮忙,就露馅了。不过说实在的,我到现在还没想通,那么高的崖壁,您是怎么上去的,还在上面写了字。

李大嫂道:没什么,一点小伎俩,不值当提。

老金站起身来道:大家冒这么大的风险救方生,我们全家谢谢王爷和乡邻的大恩大德。说完扑腾跪倒在地。

小张上前扶起老金,安慰道:大哥别客气,我们也不全是为了救方生,董秀才和吴老四祸害兰州,一定要除掉,不然大家以后都完蛋,只可惜现在出现意外,董秀才是倒了,吴老四却捡了便宜,方生也没救出来。

一提这个,大家又沮丧起来。

李千户道:也没事,我估摸着用不了几个月就变天了,到时候王爷不再受这么多的猜忌限制,收拾吴老四,放了方生还不是简单的和一一样。

肃王道:不可妄言。

李千户道:我可不是胡说,朝廷指望李景隆那个草包,怎么可能打得过久经沙场的燕王。我听朋友说,胡将军几次提建议他都不听,整天抱着个兵法生搬硬套,能把人活活气死。要不是胡将军多次拼死搭救,大名鼎鼎的曹国公早完蛋了。

老金道:那朝廷如果败了,胡将军会不会有事。

李千户道:唉,鬼知道去,人家一家人争位置,累得多少人无辜丧命。希望胡将军能挺到最后,别战死了,王爷才能搭救。毕竟您和燕王是亲兄弟。

肃王长叹一口气:我何尝不是当今圣上的亲叔叔啊。

金花道:王爷说的是,舅舅以前说过,宋朝为什么对武将压制那么厉害,一方面是因为唐朝的教训,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用兵权篡得位,所以担心别人也这么干,燕王如果真得上位,估计会比当今陛下还要严苛。

不日,消息传来,燕王打破京城,皇上自焚,改朝换代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