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怎么就女人了

荆红妆正是要用人的时候,也就把情况和几个人详详细细的说一回,包括厂子所在的位置、规模,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

等说到北疆,微笑说:“那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最有利的条件是地大,等到秋收之后,如果棉花的产量达到预估,我们可以陆续再添加经费,买一些机械,明年就可以再多开垦些土地。”

段文骞问:“这么一来,岂不是更可以多要人?”

荆红妆叹气:“段大哥,那是劳改农场,我们的人过去,不能是干体力活儿的主力,不是他们肯不肯吃苦的问题,是那里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谢秩点头:“是啊,那里的犯人可是去了劳动改造的,如果主次不分,我们的退伍兵和犯人干一样的活儿,两方的认识都会有偏差。”

段文骞点点头,叹气:“是我想的简单了,只想着解决工作的问题。”

骆亦尘听几人议论一会儿,倒是说:“听北疆的这种模式,倒是很不错,既利用了劳动力,又发展了生产,完全可以在别的劳改农场推广,回头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一下。”

“对对!”段文骞立刻点头,“全国几十家劳改农场呢,如果都能学起来,从任何方面都有好处。”

谢秩琢磨:“这件事,除去监狱系统,是不是还需要农业部?我们都问问。”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讨论的非常热闹,荆红妆却只是含笑听着,并没有插话。

就在三个人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就听陆垣浅淡的声音说:“你们知不知道,北疆那里,红妆投了多少钱?”

一瓢凉水浇下来,三个人同时停住,抬头去看荆红妆。

陆垣叹气:“别的先不说,都是大小伙子,七八百人的生活保障,别的用品先不说,光这粮食,每个每个月三十多斤,这第一年工资暂时给的少,每个月十块钱,你们算算。”

算算?

三个人眨眨眼,脑子里把这笔帐一算,更说不出话来。

城里供应粮,一个成年人一个月是二十八斤,可是去北疆的都是大小伙子,干的又是体力活,一个月三十斤粮食绝对不够。

可就是按三十斤算,那可是两万四千斤左右,不要说细粮,就是全部用粗粮,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再加上一个人十块钱工资,一个月下来,也是七八千块。

而这样的支出,要从这些人一到北疆就开始,直到秋收,足足大半年的时间,是一点回报都没有。

更何况,还有那里的基础建设,比如建营房,架电缆,买机械,添农具……

呆了好一会儿,三个人才回过神来,互相对视一眼,先谢秩不好意思:“弟妹,我……我没算这笔帐……”

是他硬生生多塞了三四百人,直接让负担翻倍。

荆红妆摆摆手:“其实这些投入还在其次,还有农场所用的种子。我们之所以把棉花种植基地选在北疆,也不完全是因为那里地多,还因为这些年,我表哥和他的同学几次入疆研究那里的土壤,改良种子,经过几次试验,确信这批棉花的质量和产量都很好,我才敢做。”

谢秩点头:“是啊,如果只是调人投钱,盲目种植,万一欠收,就是血本无归。”

荆红妆点头,见他满脸的不安,又说:“所以除了棉花,后边新开垦的荒地,他们种了当地收成较好的粮食。到了秋天,如果棉花如我们预计,不但我前期投入的资金能够回收,还能再多投入一些成本。”

“那要是失败呢?”谢秩忙问,不安的加一句,“要……把人撤回来?”

“我表哥会定期过去观察棉花的长势,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会分析原因,明年再做改良。他们种的那部分粮食,也会一定程度缓减我这里的压力。”荆红妆答。

谢秩大大松一口气,无奈的笑:“我们真没想到这么多问题。”

骆亦尘奇怪的问:“那犯人呢?那么多人,岂不是要消耗几百万斤粮食?”

荆红妆一愣,跟着笑起来。

谢秩摇头:“他们的伙食,是监狱提供,原来他们都是盲目种植,也不好好劳动,弟妹这里的人过去,主要是和那里驻守部队合作,负责教会他们种庄稼,督促他们工作,别的不管。”

自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虽然各地的粮食收成都在提高,可是也只是比原来的生活好一些,大多数人能保证一个温饱,饭桌上粗粮还是占主导。

劳改农场犯人的伙食都是最基本的,大白馒头更是不可能,粗粮也就两窝头加半碗糊糊,再添几根咸菜。想吃饱吃好?那就家里人寄去,自己花钱也行,也得看农场里有没有。

这也就是计家给计长风寄钱寄东西,他能笼络住一部分人的原因。

原来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