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馆和首博

最近二刷了首都博物馆和天文馆,觉得还是没看够。一直想去三刷国博看我的大眼萌,约不到,科技馆也没开门。

天文馆还是最有吸引力,看了两个小电影,迷离的星际介绍的是恒星的形成和灭亡过程,其中提到了80年代人类发现的超新星的灭亡的过程,心里想着大刘的玫瑰星云超新星纪元的故事是不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呢?还介绍了太阳作为恒星的宿命,总有一天会灭亡,这也是流浪地球故事的基础吧。另一个小电影是碰撞与生命,比较印象深刻的是恐龙的灭亡是太空陨石碰撞地球造成的,想到了大刘的里写到人类星际航行时时空错乱回到了白垩纪发现有个行星快撞到地球,然后利用炮弹将其打飞,后来了知道此举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由于避免了碰撞,恐龙没有灭亡而是一直是地球的霸主,而人类沦为动物园的观赏动物。这么想来天文馆还是科幻故事解读的地方。还注意到了恐龙的发展史,为了适应环境,恐龙从最初的中小体积发展成了适宜环境的庞大派比如马门溪龙,这个在古动物馆有它的巨大真人秀,还可以二楼摸摸头;另一个是发展成了可以飞行的恐龙,大概是鸟类的祖先,比如古动物馆看到的具有四个翅膀的彩色恐龙鸟兽,是恐龙到鸟类的过渡形态。

两个电影的间隙,逛了AB馆,看了太空灯塔脉冲星,不知道是因为它一闪一闪的被叫做灯塔,还是确实可以指引星际航行。再看看鑫鑫纠结的是否需要寻找外星文明这一环节,里面发现了费米的三十种猜想推测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大概就是有外星文明,但是人家不希得理我们,就像我们不理一群蚂蚁一样;外星文明只发展了艺术和文学,没发展科技,所以技术不够发达没办法理我们;外星文明生活在海底,从来不看星空;外星文明为了自保,不想暴露自己而不理我们;等等三十种脑洞大开的解释。还注意到了人类发出的三个携带人类信息的旅行者一二三号中居然带了音乐光碟,各种语言的问候语也是五花八门,还有闽南语。而普通话也不是我想的那种一本正经的“你好,这里是BJ”这样的话,大概意思类似“您吃了吗?今天天气不错“这样的话,具体我不记得说了什么,需要再去听一下,当时的感觉就是惊奇+莞尔一笑。

离开时自然逃不掉买个纪念品的命运,鑫鑫选了个显微镜,可以安在手机摄像头上的放大三十倍成像。我告诉他这个可没有我实验室的显微镜高大上,他哪里肯听,坚决买了走人。路上试了树叶也没发现好玩之处。直到昨晚他把一张人民币放在镜头下看到了无比清晰的纹路,还看了自己裤子上纤维编织的花样,我也觉得比我的显微镜好玩多了。

马门溪龙就是照片里这个了,去年在古动物馆看到它,QQ提醒我去年的今天我上传了这个照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