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青年从军

于文志举办了军训班,自己培养军事干部。

这时,汪顺和侯远生来找于文志。

这一段时间,皖东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汪顺和侯远生都是身兼多职,累得要死。

二人这么忙却一起来找于文志,这很是稀奇。

于文志就问:“侯县长,汪县长,你们怎么来了?”

侯远生就说:“于长官,现在根据地大了,我们要干的事情太多,一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再这样干下去,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要散架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汪顺也说:“于长官,真的是忙不过来了,我一个人兼了几个县的县长,事情一大堆,根本干不过来,这样下去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一听二人这话,于文志才明白二人的来意。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两个人原来在来安,一个是正县长,一个是副县长,配合的不错,后来打下了全椒等地,他们就一个人兼了几个县的县长。

汪顺还好点,侯远生这么大年纪了,再这么干下去真容易累死。

于文志就说:“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但现在根据地缺少地方干部,你们能不能推荐一些人到各县任职?”

“这个,老朽倒有一些人选。”

侯远生就说了几个人,大多是当地的乡绅,不家一个是前清的举人,在地方的威望很高。

汪顺同样推荐了几个人。

于文志一琢磨,就算这几个人全都启用也忙不过来,毕竟皖东这么大,光靠这几个人治理哪能成?

这地方治理是一件大事,如果处理不好事情,很可能激起民变,动摇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根本。

想到这儿,于文志就琢磨,是要想个办法招揽一些治理地方的人才。

于文志想了想,心中有了主意。

这一段时间,从各地来到皖东抗日根据地不少知识青年,这些知识青年就是治理地方很好的人才啊。

当然,不能将这些人直接都任命为治理地方的干部,这样就会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混水摸鱼,不利于长治久安。

看来,要来一场考试,从中选拔出一些能干的人才,让这些人充实到基层工作中,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还有滁州市的市长,于文志思来想去,由侯远生来担任,毕竟侯远生资格老,能力也不错,很多人都熟悉他,用他来做市长可以让众人信服。

至于侯远生原来所兼的各职,可以由一些信得过的人来担任。

于是于文志就让侯远生推荐一下谁能做来安县的县长,同样,汪顺也要调离原岗位,任滁州市的副市长,配合侯远生抓好滁州的各项工作。

为了弥补地方干部的不足,各县原有的官吏就要留用一大部分,于文志直接下令,这些官吏中有民愤的,声誉不好的全部赶回家去,官声好的留用。

再加上考试录用的知识青年,各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可以很快的展开工作。

皖东抗日根据地要选拔干部的消选一传开,立即引起了一流报名热情。

其程度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有得一拼。

只几天的功夫,就有上千人报名考试。

于文志让谢震霆和汪顺一起草拟试题,在很多的时间内对这些报名的考生进行了测试。

结果,有三百多人被录取。

这三百多人最差也是初中学历,其中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一加入政府部门,极大的缓解了政府面临的用人压力。

滁州,第一中学门口。

一个穿着学生装的青年一脸兴奋,手中挥动着一张告示。

“同学们,政府考试用人名单出来了!”

这话一出口,许多刚刚放学的学生纷纷将青年围在中央,挤着脑袋看向名单。

“有我!”

“也有我!”

“太好了,咱们终于可以为抗日服务了!”

这时,学校的一个老师走了出来。

老师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我劝你们现在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日后才能光宗耀祖。”

那手持告示的青年学生就说:“王老师,我只知道,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都快亡了,我们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现在正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

“是啊!”

“王老师,多谢您这两年的教诲,我们要去为国家工作,为国家的强大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了!”

“再见了,王老师。”

几个偷着去报名,被录取的学生向老师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我也要去报效国家!”

一个学生叫道。

“你不是没有被录取吗?凑什么热闹?”

“我虽然没被政府录取,但我可以从军,投笔从戎,方是男儿本色!”

“老师,再见了。”

“我也去当兵!”

“我也去!”

一时之间,群情激昂,连一些女生也吵着要去从军。

王老师见学生们如此激动,也是感动的老泪纵横。

“国家畏亡,匹夫有责,你们是对的……”

连于文志也没有想到,滁州的学校兴起了一场从军热,很多中学的学生都报名参军。

于文志明白,知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特别是中国这样贫困落后的国家,懂知识的人本来就不多,所以学生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不到万不得已,学生都不会从军。

而现在,大量学生从军,只能说,国人抗日的热情已被点燃,也可以说,国家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于文志当即决定,将这批从军的学生全部接收,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兵种,让他们学习开汽车、开炮。

只半个月的时间,皖东抗日军就接受了上千名青年学生从军。

于文志干脆成立了一个学兵营,让这些青年学习各种技术,以备日后战事所需。

就在皖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发展时,哈特再一次来到了皖东。

这一次,哈特从全椒下船之后一路直奔滁州,在滁州见到了于文志。

在滁州的皖东抗日军总部于文志的办公室内,二人见了面。一见到于文志,哈特两眼放光。

“于,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