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我了

一到正院唐妙就提着裙摆一路小跑进了屋子,扑进老太太的怀里。

“玛麽玛麽我回来啦,你想没想我呀?”

“哎呦我宝贝孙女儿终于回来啦。”老太太欢喜的抱着唐妙,“来玛麽瞧瞧,真是成了大姑娘了和玛麽年轻的时候一样俊。”

“那可不,谁让我是您的孙女呢。”唐妙乐呵呵的接着。

老爷子这时在一旁煞风景的来了句,“我瞅着咱家妙妙比你年轻的时候还要俊。”

唐妙听了后是直摇头,玛法这真是一点求生欲都没有啊。

果然老太太横了老爷子一眼,不过也没往心里去二儿子一家回来了,她高兴的很呢。

大的现在不能报了只能摸摸头,但是还有个小的老太太一点儿都没客气,把小孙子给抱在怀里。

“可算是抱着我大孙子了,上次见面还是三年前可是想坏我了。”

唐瀚这个小人精搂着老太太的脖子撒着娇,“玛麽我也好想你的哦,可想可想了,想的都吃不下饭了。”

“哎呦呦那可不行,这不吃饭怎么能长得又高又壮啊,以后要是想玛麽了就多吃一碗饭。等你长得又高又壮的时候,就能自己做主了,想玛麽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来看玛麽喽。”老太太抱着小孙子稀罕着。

唐瀚深觉有理,“玛麽好厉害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嗯,以后再想玛麽的时候,我就多吃饭长得壮壮高高的,那我想什么时候回来看玛麽,就什么时候回来看玛麽。”

老太太十分宠溺的摸着大孙子的脑袋,“就得这样。”

而唐妙这时候,已经帮着自家额娘开始分发礼物了。要说这开了海禁之后好东西是真的不少,尤其是这些金银宝石,真的是各种被孝敬。

唐妙这个小貔貅,这几年可是没少靠着海运发财呀。而且这丫的,仗着天高皇帝远的终于把玻璃给搞出来了,并把这名给按在了唐澈身上,她以后是要跑路的不能被这些名声所累。

综上所述这丫头毫不夸张的说,有钱非常滴有钱妥妥的富婆。就是可惜玻璃这钱就赚了两年,唐妙就让阿玛把这个玻璃配方给上交朝廷了。

不交不行啊这利润太大,从这玻璃弄出来,那真是甭管是有权的还是有势的,全都盯着呢。

不过即便是上交了,唐妙也得把这件事情给捋顺妥了,可不能让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把银子给中饱私囊了。

所以唐妙在交上去时,同时还给了唐古尔德昌一份计划书。总体上就是把普通玻璃的价给定好,免的地方官从中谋利。

烧制一般的玻璃材料易得,基本上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定价十分的物美价廉,只要糊的起韧皮窗户纸的就用地起。所以唐古尔德昌所在的府城,大多数百姓都将家中的窗户安上了玻璃。

有着唐古尔德昌的提前试水,朝廷已经知道这个东西该怎么操作了。后来唐妙听她阿玛说,朝廷觉得他递上的那份计划书甚好,便按着计划书开始实施。

在每个周府都开设了玻璃工坊,是直接由当地的府衙控制,所有的玻璃产出都从这里出。

而玻璃工坊里卖出的玻璃有四成给府衙,一成作为流转资金,一成银子用来对应周府的一些什么天灾人祸之类事情,还有两成是用来修路修桥修河堤用的,剩下的全归朝廷所有。

唐妙曾经跟着唐古尔德昌去视察过修河道,她问干这么重的活儿一天的工钱得多少,唐古尔德昌却对她说,这些人都是来服劳役的没有工钱。

唐妙当时的感觉是震惊以及不理解,后来唐古尔德昌给她解释,朝廷守护了这些百姓,那这些百姓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唐妙不能认同非常的不能认同,虽朝廷守护了这些百姓,但是百姓也供养了朝廷,这是互惠互利的。不是朝廷可以白嫖百姓劳力的借口,可这是个封建社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些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她无法改变。

唐妙瞧着那些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的百姓,不但挖着土,还要用很重的石碾夯土,将挖松的土夯实,可是吃的确很差每个人都很瘦。

也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唐妙提前将玻璃配方给交了出去,以及后面的这一份儿计划书。

其实当唐妙这份计划书交出去的时候,唐古尔德昌一边是震惊于自家女儿的聪慧。另一边则是觉得闺女写的确实挺好,就是给服劳役的这些人发工钱,让他很不能理解。

唐妙就这件事情给唐古尔德昌细细的解释和分析,不过这长久以来的观念,还有这长达千年的运行机制,如何会是一个小女子或一份计划书就能改变的。

后来之所以成功是唐妙提议,在下一次修路或者修河道的时候,按照这份计划书来试试看。

与这些服劳役的人每天三十文,并对唐古尔德昌提仪,有愿意来做活的同样给与工钱当天结发。

只不过这些人要以村为单位,由河道官员算出修缮这片地需要的大概时间,再让其修缮最后由官府查收,若检验不合格要返工合格为止。

隔年修路的时候唐古尔德昌带着忐忑硬是推行了这个政策,虽大多数人都持观望状态,但总有那特别需要钱的。这些人抱着大不了就是白做一天工的念头,沥沥拉拉的来了些人,等傍晚下工时每个人都领到三十文后,所有人都是高兴的不得了。

唐妙也很高兴,真好虽然只在她阿玛的任下改变了一点点,但好歹也改变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修路的事被传开陆续有不少人过来找活做,因着唐古尔德昌一直关注此事,下面的人也不敢糊弄。

每个时代的穷人都很多,尤其是这个封建社会,所以很快人就召满了。这次的修缮不但提前了半个月完工,还比以往任何一次修的都好,让出巡到此的巡府夸了好几句这路修的好。

能不好吗福建这地形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从福州一路到厦门可真是坎坷的不要不要滴。乍一走了如此平坦的路,感官简直不要太好。

有了这么个好政绩还给了巡府大人一个好印象,知县这离升官不就又近了些。这让本来因着这事对唐古尔德昌不满的知县,一下就忘了自个暗骂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对唐古尔德昌是大拍特拍着马屁。

后来的两年那个知县,再面对唐古尔德昌提出的政策,也不会不情不愿了。知道这不是来混日子的贵族子弟,他就放心了积极配合着唐古尔德昌提出的政策。

总的来说唐古尔德昌在这六年的外任期间,干的十分不错,与上下级的官员相处也十分的和谐,所以这一次回京述职基本上板上钉钉可以留在京城了。

众人拿到自己的礼物后都很开心,围着又说了会儿话关心了一会儿,上头的老爷子和老太太,这才让人赶快去歇息,等明个儿接风宴洗尘。

一家子好生歇了几天,唐妙也要重新开始适应着京城的气候。不过适应归适应,该做的事还得做就比如给她小老乡下贴子。这几年唐妙和兆佳绣莹一直通着信,拿出帖子铺好笔尖点墨一行漂亮的瘦金体就跃然纸上。

最后一笔写完胤禛将笔置在笔山上,苏培盛适时的递上温热的帕子笑着道:“主子爷您这瘦金体写的越来越好,快赶上您写的柳体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