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能留

待事情落定,邹三禾又道,“我们姐妹二人也受过邹元元接济银两共计九百七十八文,皆登记在册。可她在邹六顺的事情上算计了我们,可见也是不打算将我姐妹二人认作亲人的。在此,我便做主将这院子的一半过给邹元元,其余我们要带走”。

邹七材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也点了点头,表示答应。

里正便又另写了六份契约,和方才一样,府衙村里,邹七材跟邹元元各一。

等所有的事情都落定,躲在人群里的顾顺才闷着头将婆娘和新儿子都带回家去。

村子里自会派人去府衙和张员外府上,里正同几个年长些的老者留下询问邹三禾这半个宅院如何划分?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将整个院子一分为二时,她却拾起小石子给每间屋中间都画了条线,还有里面的家具物品等,也是从中划线。

“里正和各位阿爷放心,我今日便寻人来做这事,保准今晚之前就分清楚,到时还请里正一并拿给邹元元看”。

有位老者面露不忍,“禾丫头,你这又是何必呢?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邹字,将来不管谁发达了,总不会落下其他的不是?你若把事做太绝,日后可如何往来?”。

邹三禾面容坚毅,“这世上哪有她们算计我,我还要笑着接下的事?阿爷放心,我邹三禾就是砸锅卖铁,沿街乞讨也会将弟弟妹妹照顾得好”。

见如此,也就无人再说了。

邹家姐妹动作很快,还不到晚上,邹家院子里的所有东西就都一分为二,一半好的一半稀碎,包括平整的院地都是一半夯实着一半全翻了出来,还另扎了围墙。

当天傍晚,邹三禾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往镇里去了。

又隔了几日,她们又回村将属于她们的那一半地和挨着她们那一半地的荒地买了下来,顺道还将自己和妹妹的户籍挪了回来,与邹七材邹垒挪在一起。

不过这事儿,只有里正知道,其余人都不知。

办好了这些事,邹三禾才觉放心。

晚上几人缩在镇子里她们租住的那一间草屋里,邹三禾忍不住叹了口气,“眼下咱们多了两口人,一间屋还是太小了,且咱们买了地的事儿终归是纸包不住火,万一那天就被戳破了,难保邹元元和邹六顺还有顾家那一伙人不会寻来。而今羽翼未满...这镇子,终究是待不住了”。

“阿姐想去哪儿?”,邹七材问。

还不等邹三禾回答,邹垒就说,“我可以住师父家马棚里”。

“既有钱买地,又哪能让你住马棚?你放心,我跟阿芜这么些年,也不是靠乞讨过活的。赶明儿咱们先去寻你师父,给你办住宿,下午咱们就启程去码头镇,那儿往来商队众多,商机也多,不愁吃喝”,邹三禾如是说。

对此,邹芜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她可是见识过姐姐的手艺,到了码头镇只会赚得比长阳镇更多。

她们住的远,天刚蒙蒙亮就得起程赶往武馆,到天大亮时已到门口。

邹三禾替邹垒拽平了衣服,才迈步进去,此时武馆还未操练起来,王馆长也才用过早膳,正坐在瓜藤下逗弄小孙子。

小厮传话,他眉眼闪过丝意外,又细细打听了邹垒家才发生得事,才将人请进来。

“我知你来意,只就算你不来,我也是打算要与阿垒说的”,王馆长开门见山。

邹三禾才将提来的礼品搁下就听到这么一句,生怕对方是怕她掏不出翛休来,忙道,“馆长放心,我们不会拖欠翛休的”。

“不不不”,王馆长摆手道,“你也瞧见了,我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从前,阿垒又是我这几批弟子里最有造化的。我知晓他的情况,本是打算将他留下做我武馆的接班人。

可而今,他有了这样一位长姐,我心知你能带他飞得更高,我也乐得再推他一把,便登时改了主意,打算替他写一封举荐信,举荐他去我师弟麾下。

我师弟官职不高,却也一直跟随主将驻守边关,与我一样是个爱才如命的,阿垒跟着他,比跟着我有出息。

另,若不是瞧你舍得花钱,我从前也吃过你卖的吃食,也不会如此说”。

言外之意,就是邹三禾有钱,也不是个吝啬鬼,日后邹垒真被看上从军,也不至于口袋空空缺衣少食。

闻言,邹三禾哪有不应的,赶忙拉着邹垒跪下,“我姐弟二人在此,多谢恩师”。

邹垒也红着眼道,“师父放心,若阿垒有出人头地的那一日,一定报答您的恩情”。

王馆长却摇了摇头,“我弟子众多,在高位者也无数,又何须一个你来报答。你真正该报答的,是你的这位阿姐,若非她心胸宽广,又何来你今日”。

继而,他又抱着小孙子起来,准备回书房写举荐信,“你当日拜入我门下时,我夫人便说你命好,今日可见你这小儿确实命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