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武学堂开课

今年下了好大一场雪,河道上的拓冰船就没歇过,连带着林爷的退休宴也迟了好几日。

也就年节那几天,林爷也接到了退下来的指令,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和留恋的,他和周伯当天就搬出了那间小屋子,喜滋滋住进了大房子里。

选了个暖和日子,几挂鞭炮,一排排红绸花,码头镇第一个武学堂,正式开学。

邹三禾没有露面儿,却专门请了吴秀才过来给新收的弟子们讲开学第一课。

同时,吴秀才的学堂每日也会派一两个先生过来教导孩子们读书写字,也不要求他们跟邹七材那般学生一样,只求来日武举之时能做篇文章出来。

有不少看热闹的邻里纷纷揣着手围在门口,听着吴秀才背手训话。

“这林爷的武学堂就是不一般啊,还专门请先生来教书,那这里头的学生岂不是文韬武略啊”。

“谁说不是呢,我说咋这么多学生都赶着来。我昨儿还瞧见后门收了好多菜和肉,怕还请了厨子哩”。

“这么好?那翛休不低吧”。

“头一年,肯定不低。每生每年五百文,食宿另算。但是林爷这儿和别处可不一样,绝不会打发孩子们打杂,那什么课程表都列出来了,排得满满当当,每月还有考核”。

“那我赶快把我家二小子送来,省的成日里嚷嚷着要当将军去,先跟着林爷练几天再说”。

林爷和周伯有意让大家伙瞧瞧学堂里的情况,午饭时也没避讳,直接摆了长桌宴让大家看个清楚。

邹三禾在厨房里忙活着,学堂的弟子们都来帮忙,有劈柴的,有烧火的,还有打水洗碗盘的,最多的是端菜的。

菜色也不算丰盛,每人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绝对能吃饱,吃不饱还能再打。

如此一来,报名学堂的人就更多了。

也有不少出不起钱的人家慕名而来,年纪小的林爷是不肯收的,便只收大一些的,能安排出去上工的,早上练功,中午上课,下午就去码头赚学费。

没几日,董老板的货船才过来,便先将年前商议好的东西拿了来。邹三禾仔细瞧过,确认无误才签下自己的名字。

董老板带来的绣娘不多,只有五个,都是踏实肯干的性子,便都安排住在一处,一张大通铺,吃喝都在铺子里。

邹芜自告奋勇的接了这活儿,很快和绣娘们打成一片。

闲来无事,绣娘们也会在铺子里帮忙,但都十分老实的避开邹三禾晚上做餐食的时候。

就这样过了半月,邹三禾有些吃不消了。她一边要盯着邹芜教绣娘织毛衣,一边顾着铺子,还要赶着去武学堂给孩子们做一日三餐,便主动提出去人伢子那边相看个厨子。

林爷和周伯自是没有问题的,只那群小崽子纷纷耷拉着脸,拽着邹三禾的胳膊撒娇,生怕新厨子做饭没有邹三禾好吃,惹人发笑。

可真把厨子请进门,也没见他们抱怨,各个跟小牛犊似的狼吞虎咽。

新来的厨子是人伢子压在手里的老实人,从前在大户人家做工,后来大户人家落寞了便被发卖给了人伢子。

话很少,什么菜系都会做,味道大差不差,做事利落干净,邹三禾只盯了两日便放心了。

把武学堂的事儿甩出去,邹三禾才有了空闲,开始着手做糕点。

隔天一道枣泥糕就上了铺子,枣泥糕这东西别的糕点铺子也不是没有,但像邹三禾做的这般有色泽,还散发着枣香的确实少有。

董老板当然是第一位品鉴者,一口下肚,绵柔的口感瞬间绽开,裹着切得极细得枣仁跟核桃,一下丰富起来。

“禾老板这枣泥糕做的好哇,只是我暂时还不回家,不然一定给我家老夫人定上些”。

“我也是第一次做,不算拿手,改天做个更好的给您尝尝”。

邹三禾可以从系统里买来更精致的糕点,但她并不打算拿出来在铺子里卖,而是面向更高端的市场,这就不得不需要董老板这样有名望的商人帮扶了。

她打算过几日将那些精致糕点拿出来,跟董老板谈合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